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一、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崔姚远,林凡凯,王睿,邓玉林,李玉娟[1](2021)在《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空间失重环境可引起人体体液头向转移、肌肉萎缩、骨丢失、消化道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适应性变化。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外源性抗原入侵机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道黏液、肠黏膜上皮屏障、组织形态和通透性造成影响;在肠黏膜免疫功能方面,失重/模拟失重影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失重/模拟失重亦对肠黏膜微生物的组成造成影响,破坏肠道稳态,进而增加肠道疾病的易感性,这或会影响航天员机体健康。同时探讨了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表现及潜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失重导致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提供文献支持。

杨巨如[2](2021)在《白术多糖对吊尾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防护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武强强,张学英,王德华,杨慧娣[3](2021)在《模拟失重对啮齿动物情绪和认知的影响及缓解措施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失重会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产生诸多影响。啮齿动物尾部悬吊是模拟失重效应的有效模型,研究表明,尾吊模拟失重可以使啮齿动物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降低认知功能。综述了尾吊对啮齿动物情绪和认知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机制,包括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改变、脑氧化应激损伤、脑血管病变、脑细胞缺氧以及炎症反应等;同时也论述了缓解失重对情绪和认知不良影响的措施以及相关中草药和抗生素对模拟失重下动物不良影响的缓解作用。

赵宁宁[4](2021)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药源性成分是决定药物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关键物质。但是,由于生物样本基质复杂、内源性物质干扰严重、目标物质含量低以及自身检测灵敏度低等特点,使药源性成分的分析以及准确、全面、系统地阐释关键活性成分的代谢机制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开发新型高效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是解决药源性成分检测难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系列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并将其结合多维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生物样本中糖苷类成分和芳香酸(ACAs)的高灵敏分析,最后将合适的技术应用于全面、系统地阐释远志炮机理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新型功能化磁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血浆中痕量人参皂苷富集分析中的应用首先,基于磁纳米粒子的快速分离能力和多巴胺(DA)的自聚合能力,设计并合成了含有多个非特异性识别位点的聚多巴胺包埋的铁磁纳米材料(Fe3O4@SiO2@PDA NPs),通过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磁分散固相萃取方法(DMSPE-UPLC-MS)结合扩充的UNIFI库从血浆中快速分离和鉴定了 23种人参皂苷,比传统的甲醇方法多鉴定出8种人参皂苷,表明MDSPE-UPLC-MS-UNIFI策略比传统方法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综合应用聚乙烯亚胺(PEI)具有枝状结构及大量活性位点和硼酸酯(TBA)在低PKa值下对顺式二醇类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的特点,进一步设计并合成了新型TBA-功能化的支链PEI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Fe3O4@PEI@TBA NPs)。将其与UPLC-MS和扩充的UNIFI库结合,成功地在大鼠血浆原位环境下富集并鉴定了 63种人参皂苷成分,比甲醇方法多检测到26种化合物。该策略无需沉降蛋白、浓缩和复溶等操作,为生物样本中痕量顺式二醇分子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高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的富集和识别方法。2.新型硼酸功能化-多孔板的制备及其在血浆中痕量糖苷类物质PK研究中的应用基于4-甲酰基苯硼酸(FPBA)高选择性结合顺式二醇分子和多孔板高通量处理样品的性能,首次设计并制备了一种FPBA功能化的96孔玻璃板(Vial@FPBA),将其与UPLC-MS/MS技术整合于一个平台,成功的应用于糖苷类成分的PK分析。无需沉降蛋白、浓缩和复溶操作,快速、高效、高选择性和高通量地处理了 234个血浆样品,绘制了 19种糖苷类成分的药时曲线,其灵敏度比甲醇方法提高了 50倍之多,比甲醇方法多绘制出4种成分的药时曲线。因此,该平台可以快速、低成本、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检测复杂基质中痕量顺式二醇类物质,为PK研究提供新的选择。3.新型多层分子印迹-多孔板和稳定同位素衍生化(SILD)方法的开发及其在肠道菌群代谢物ACAs定量分析中的应用首次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针对对羟基苯甲酸(PBA)和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A)的新型定量策略。首先,基于双层、双模板功能化的分子印迹和多孔微板的性能,设计并制备了双模板分子印迹(PBA和TMA)和双层的96孔微孔板(DDMIPs),实现了复杂肠道菌群代谢样本中PBA和TMA的高效富集;其次,基于一对经济实用的苯胺(AN)和苯胺-d5(AN-d5)的衍生化试剂,进一步设计了基于先进的UPLC-TQ MS技术的SILD方法,实现了 ACAs的高灵敏质谱检测。该策略通过对ACAs三次信号扩增,使其灵敏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 1000倍,并成功地应用于大批量肠道菌群代谢样本中远志蔗糖酯A(TA)代谢产物PBA和TMA的高效、高选择性和高通量定量分析,为TA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4.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系统阐释远志的炮制机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合理地将样品前处理方法、液质联用技术与组学方法相结合,以“远志及其炮制晶体外化学物质组-体外代谢物质组-体内代谢物质组-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组”为主线,以分子量较大的药源性代谢物和分子量小的ACAs(m/z 100-2000)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远志及其炮制晶体内外多维化学物质组解析方法,比较了不同炮制品多维化学物质组的区别,进而从体内外化学成分变化层面,准确、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远志的炮制机理。

王蓓[5](2020)在《白术粗多糖调节吊尾大鼠肠道菌群及感知能力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天员在航天失重环境中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问题逐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失重环境中机体各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微生物性状及致病性的改变,给航天医学研究和实施带来重大挑战。失重对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可造成一定影响,人体中肠道菌群与肠道关系密切,肠道中丰富的肠神经网络与脑肠轴系统致使肠道环境的变化对机体各组织产生影响。在近期研究中发现,在空间环境下肠道菌群丰度会发生改变。只是目前没有深入的研究,一些研究发现白术多糖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破坏反应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白术多糖可能在模拟微重力下,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变化的潜力。作为一种预防剂和治疗剂。本文所用实验材料为Wistar大鼠,采用尾吊的方法,建立模拟微重力模型,培养28天分为五组实验。即地面组、吊尾组、低、中、高剂量组。实验通过收集28天不同组的大鼠粪便,从粪便中提取六种代表菌群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其基因组DNA。结果发现:模拟微重力可导致肠道微环境稳态失衡,表现为相比于地面对照组,拟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的益生菌数量减少显着;梭菌、大肠杆菌的致病菌数量增加显着。而低、中、高剂量的灌胃白术多糖组中,发现相比于吊尾组益生菌的数量出现增加显着、致病菌的数量出现减少显着的现象。剂量组的显着性根据不同菌群而表现各有不同。在第28天分别用热刺痛仪测定大鼠感知痛觉能力,以大鼠后肢感知痛觉后抬起的时间为依据;用大鼠跑步机测定运动协调能力,以大鼠跌落在电刺激轨道区域的次数为依据。结果发现:模拟微重力可导致感知痛觉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受到影响,表现为相比于地面对照组,感知痛觉敏感度显着性降低、运动协调能力显着性下降。而低、中、高剂量灌有白术多糖组中,发现相比于吊尾组感知痛觉能力显着性恢复、运动协调能力显着性恢复。剂量组显着性表现各有不同。并依据前期实验室的结果,通过Biogps数据库信息分析发现,神经肽Y、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与感知能力的密切联系。为以后对于白术多糖调节调尾对感知能力的具体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综上,在模拟失重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机体感觉知觉发生改变,运动协调能力发生异常。而白术多糖可以缓解肠道菌群与机体感知与运动方便的影响。可能作为以后对于航天员进行航天作业时的一种对于身体健康损害的防护药剂。

单海玲[6](2020)在《白术多糖通过调节免疫预防大鼠失重性骨丢失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失重导致的骨量丢失已经成为近年来航天医学家研究的重点问题,但目前关于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的预防药物还有待探索。本文选用中国传统中药白术作为实验材料,从中提取出白术多糖作用于尾吊大鼠,实验周期为28天,分组为地面对照组、模拟失重组、低剂量给药组(20mg/kg/d)、中剂量给药组(60 mg/kg/d)、高剂量给药组(100 mg/kg/d)。为了了解大鼠的生长状况,饲养期间每隔7天对其体质量进行测量。尾吊28天之后,取材进行骨组织学和免疫学水平的研究,骨组织学水平采用三点力学弯曲实验筛选白术多糖抗骨丢失的有效浓度,再从生理学水平检测骨标志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免疫学水平研究了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以及血清和结肠中刺激骨吸收的免疫因子(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模拟微重力后大鼠骨组织机械性能指标显着下降,骨标志酶活性改变,骨代谢发生紊乱,而白术多糖中剂量给药组(60 mg/kg/d)大鼠股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水平,骨标志酶活性趋于正常水平,骨代谢平衡。免疫学方面的检测结果表明尾吊后大鼠肠道免疫状态改变、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而白术多糖处理组大鼠的免疫状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综上,白术多糖能够对大鼠失重性骨丢失的发生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失重条件下大鼠免疫系统功能也发生了紊乱,而白术多糖给药对免疫功能的降低起到了预防作用,但最佳作用药物浓度、粗多糖中哪一个具体的成分起作用、以及白术多糖治疗骨丢失的分子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李泽坤[7](2020)在《基于微生物组分析丙谷二肽在微重力骨丢失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微重力诱发的骨丢失及其并发症是宇航员面临的首要风险,因此研究微重力引发骨丢失分子机制及其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丙谷二肽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肠内营养剂,主要用于手术创伤的营养补充。有研究显示,丙谷二肽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以及骨关节炎等骨疾病。同时,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丙谷二肽对于微重力引发的骨丢失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可以影响人体的许多生化反应,进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宇航员的肠道微生物在微重力环境下会发生显着变化。但是肠道微生物失衡是否与微重力骨丢失有关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微生物组学技术,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索微重力骨丢失,以及丙谷二肽对微重力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机制。相比于航天试验的高成本,以及人体试验的伦理局限,尾吊大鼠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微重力模型,也是研究微重力损伤及防护机制最常见的模型。本研究采用尾吊大鼠建立微重力骨丢失动物模型,利用粪菌移植的方法深入探索丙谷二肽对微重力骨丢失的作用机制。评价指标包括骨质量、骨直径、股骨组织切片等骨质量参数;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关生化指标;最后,基于肠道菌群进行物种注释与评估、物种组成分析、β多样性分析等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1、肠道微生物在微重力骨丢失中的作用。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尾吊模拟失重组(Simulated microgravity group,SM)和粪菌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tationgroup,FMT)。粪菌移植大鼠是指每天分离尾吊大鼠肠道菌群,并饲喂给非尾吊大鼠。实验期间各组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每三天称重一次。35天后取血,测定各种生化指标。脱颈处死大鼠,分离股骨,进行骨相关测定。分离各组大鼠粪便微生物,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扩增细菌16S rDNA V-V4可变区,构建PE文库,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PE300进行测序,随后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基于骨质量与血液生化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SM组大鼠股骨直径显着下降;血清钙、ALP、BGP以及BMP-2的含量显着下降;血清磷、TNF-α以及IL-1β的含量显着上升。实验结果表明,尾吊模型可以造成SD大鼠微重力骨丢失。FMT组大鼠股骨直径和血清钙、磷、ALP、BGP、BMP-2、TNF-α以及IL-1β的含量与NC组具有显着差异,与SM组大鼠表现出相同趋势。实验结果显示,模拟失重大鼠粪菌移植可以显着抑制非尾吊大鼠骨形成,促进骨吸收。实验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是影响微重力骨丢失的关键因素。基于微生物组学实验结果显示,三组样本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水平共计976个物种,稀释曲线趋于平缓,且覆盖度达到99.65%,说明测序数据达到饱和,能够基本覆盖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三组样本中均为丰度最高的优势物种,但所占比例在各组样本中有所不同。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样本间具有显着差异。多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丰度前15的优势菌属中,有7个属在三组之间具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实验表明,尾吊模拟微重力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失衡,是造成骨丢失的关键因素。2、基于微生物组学探讨丙谷二肽对空间骨丢失的防护作用SD大鼠分为三组:SM组,模拟失重丙谷二肽给药组(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L-alanyl-L-glutamine group,AG)和模拟失重丙谷二肽处理粪菌移植组(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tation L-alanyl-L-glutamine group,SFA)。SFA组大鼠是指每天分离AG组大鼠肠道菌群,并饲喂给尾吊大鼠。实验期间各组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每三天称重一次。35天后脱颈处死大鼠,分离血液、股骨、大鼠粪便菌群,分别进行生化指标、骨相关指标,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基于骨质量与血液生化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与SM组相比,AG组大鼠股骨直径显着上升;血清钙、ALP、BGP以及BMP-2的含量显着上升;血清磷、TNF-α以及IL-1β的含量显着下降。实验结果表明,丙谷二肽防治SD大鼠微重力骨丢失。SFA组大鼠股骨直径和血清钙、磷、ALP、BGP、BMP-2、TNF-α以及IL-1β的含量与SM组具有显着差异,与AG组大鼠表现出相同趋势。实验结果显示,模拟失重给药大鼠粪菌移植可以显着抑制尾吊大鼠引起的骨形成减少以及骨吸收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丙谷二肽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有效防治空间骨丢失。基于微生物组学实验结果显示,三组样本OTU水平共计1226个物种,稀释曲线趋于平缓,且覆盖度达到99.61%,说明测序数据达到饱和,能够基本覆盖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三组样本中均为丰度最高的优势物种,所占比例在各族中有所不同,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β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样本间具有显着差异。多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丰度前15的优势菌属中,有1个属在三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实验表明,丙谷二肽引起尾吊模拟微重力大鼠肠道菌群改变是产生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

李彬彬,陈正阳,郭松,孙宏伟,崔彦[8](2019)在《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航天医学研究亦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证实,失重环境对机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由于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失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如何保障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及参加模拟失重训练过程中消化系统的稳定状态,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与修复的研究新进展作一论述.

李盼盼[9](2017)在《模拟失重效应对大鼠肝脏CYP1A2、CYP2C11及龙血竭代谢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载人航天生命科学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领域。微重力环境导致航天员的生理系统损伤,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其中,药物代谢对航天员用药的剂量选择、药效及毒副作用有着潜在影响。因此,研究失重条件下的肝脏代谢酶变化及药物代谢规律,对于揭示药物在失重机体内的滞留时间、药效及毒副作用的改变等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SD大鼠尾悬吊模型,分别模拟短(3d)、中(7、14d)、长(21d)期失重效应。选取大鼠肝脏CYP450两个亚型CYP1A2和CYP2C11,分别采用Western-blot、Q-PCR、HPLC-UV方法,阐明其在不同模拟失重周期下的蛋白表达、基因表达及活性变化规律。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名贵中药龙血竭能够保护模拟失重引起的脑及心血管系统损伤,但其有效成分在失重机体内的代谢规律仍未阐明。利用CYP1A2和2C11的特异性抑制剂判定这两个酶亚型是否参与龙血竭中五种活性成分(龙血素A、龙血素C、7,4’-二羟基黄酮、白藜芦醇和紫檀芪)的代谢。测定龙血竭各活性成分在不同模拟失重周期大鼠肝脏微粒体中的代谢率及部分代谢产物的生成量,进而揭示大鼠在总肝药酶活性与失重周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地面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3天大鼠肝脏CYP1A2的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7、14天显着上升(P<0.05),21天略有下降(P>0.05)。在m RNA表达及活性方面,模拟失重3、7、14天大鼠肝脏CYP1A2均显着上升(P<0.05),21天上升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3、7、14天大鼠肝脏CYP2C11的蛋白表达、m RNA表达及活性均上升,其中模拟3、7天显着上升(P<0.05),模拟失重14天上升不明显(P>0.05),模拟失重21天三者均轻微下降(P>0.05)。CYP1A2的特异性抑制剂α-萘黄酮对龙血竭中五种活性成分(龙血素A、龙血素C、7,4’-二羟基黄酮、紫檀芪、白藜芦醇)代谢的抑制百分比分别为25.34?6.6%、29.69?4.3%、49.99?6.3%、45.57?7.6%、35.57?5.1%;CYP2C11的特异性抑制剂西米替丁对龙血竭中五种活性成分代谢的抑制百分比分别为37.57?4.1%、35.59?15.3%、49.52?13.2%、49.99?17.3%、40.05?16.5%,且与阳性对照组(设阳性对照组抑制百分比为0)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CYP1A2及CYP2C11参与龙血竭上述五种活性成分的代谢。龙血竭五种活性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代谢趋势随不同模拟失重周期表现出显着差异。7,4’-二羟基黄酮、紫檀芪的代谢趋势反映出的大鼠总肝药酶活性变化规律,与CYP1A 2、CYP2C11在不同模拟失重周期下的活性表现规律基本相似;龙血素C、白藜芦醇、龙血素A的代谢趋势反映出的大鼠总肝药酶活性变化规律,与CYP1A2、CYP2C11在不同模拟失重周期下的活性表现规律存在差异。说明模拟失重周期显着影响肝药酶活性,这些变化或会导致航天防护药物的药效及毒副作用的改变。

张国文,兰海云,雷浪伟,李英贤,靳小艳,田洪涛,陈斌[10](2017)在《富氢水对模拟失重效应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研究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对Wistar雄性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建立了富氢水和肠道微生态之间的关联,并研究了富氢水对模拟失重大鼠的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为预防航天员肠道微生态的失调和促进飞行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恢复提供依据。研究通过构建含有待测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富氢水对大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5种常见细菌的影响。试验成功构建了5种肠道菌的标准曲线,并实现了对肠内容物中5种细菌的定量。结果显示,模拟失重使肠道中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拷贝数上升,产气荚膜梭菌的拷贝数下降,而富氢水对肠球菌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道黏液的影响
2 失重/模拟失重对上皮屏障的影响
    2.1 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2.2 模拟失重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3 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免疫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3.2 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
4 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5 结语

(3)模拟失重对啮齿动物情绪和认知的影响及缓解措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模拟失重对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2 模拟失重对情绪和认知影响的作用机制
    2.1 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
    2.2 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
    2.3 脑部血管及颈部血管
    2.4 脑氧供和炎症反应
3 模拟失重导致情绪和认知损害的缓解措施
    3.1 传统中草药及某些抗生素
    3.2 限制食物
    3.3 肠道微生物
4 结语

(4)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前言
    1.1 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1.1 基于提取、富集方法的样本前处理技术
        1.1.2 基于化学衍生化方法的样本前处理技术
    1.2 液相色谱、质谱和液质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1.2.2 质谱技术
        1.2.3 液质联用技术
    1.3 前处理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在生物样本分析中的应用
        1.3.1 药源性成分的定性分析
        1.3.2 药源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1.3.3 生物样本中芳香酸的定量分析
        1.3.4 远志的炮制机理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新型功能化磁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血浆中痕量人参皂苷的富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液质条件
        2.2.4 功能化的磁纳米材料的制备
        2.2.5 结合实验
        2.2.6 在血浆样品中的应用
        2.2.7 方法学验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于Fe_3O_4@SiO_2@PDA NPs的MDSPE-UPLC-Q-TOFMS技术非特异性富集血浆中痕量的人参皂苷
        2.3.2 基于Fe_3O_4@PEI@TBANPs的MDSPE-UPLC-Q-TOF MS技术特异性富集血浆中痕量人参皂苷
    2.4 小结
第3章 新型硼酸功能化-多孔板的制备及其对血浆中痕量糖苷类物质的PK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与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液质条件
        3.2.4 硼酸功能化-多孔板的制备
        3.2.5 硼酸功能化-多孔板的评估
        3.2.6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3.2.7 方法学验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硼酸功能化-多孔板的表征
        3.3.2 硼酸功能化-多孔板合成的优化
        3.3.3 结合性能评估
        3.3.4 再生性能评估
        3.3.5 方法评估
        3.3.6 Vial@FPBA富集方法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3.3.7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3.4 总结
第4章 新型多层分子印迹-多孔板和SILD方法的开发及其对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定量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与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液质条件
        4.2.4 SILD方法的优化
        4.2.5 功能化材料的制备
        4.2.6 结合实验
        4.2.7 样品的制备
        4.2.8 方法学验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ILD方法的优化
        4.3.2 功能化材料的表征
        4.3.3 多层分子印迹-多孔板制备的优化
        4.3.4 多层分子印迹-多孔板的结合性能
        4.3.5 方法学验证
        4.3.6 应用于真实样品
        4.3.7 功能化材料富集方法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4.4 总结
第5章 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系统阐释远志的炮制机理
    5.1 引言
    5.2 远志及其炮制品的体外化学物质转化机制研究
        5.2.1 实验部分
        5.2.2 结果与讨论
        5.2.3 小结
    5.3 远志及其炮制品在体外的代谢机制研究
        5.3.1 实验部分
        5.3.2 结果与讨论
        5.3.3 小结
    5.4 远志及其炮制品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5.4.1 实验部分
        5.4.2 结果与讨论
        5.4.3 小结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白术粗多糖调节吊尾大鼠肠道菌群及感知能力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微重力与模拟微重力研究进展
    1.3 肠道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1.3.1 肠道菌群与疾病研究进展
        1.3.2 肠道菌群与肠神经肽研究进展
        1.3.3 失重对肠道的影响
    1.4 脑与脑内神经肽研究进展
        1.4.1 脑神经肽与疾病研究进展
        1.4.2 失重对脑组织的影响
        1.4.3 失重对脑神经肽的影响
    1.5 白术及白术多糖研究进展
        1.5.1 白术多糖与疾病研究进展
    1.6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与试剂盒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白术组多糖的提取
        2.2.2 大鼠饲养及模型建立
        2.2.3 大鼠灌胃实验
        2.2.4 大鼠行为学实验
        2.2.5 大鼠处死及取样
        2.2.6 DNA的提取
        2.2.7 实时定量PCR
第3章 白术多糖对模拟失重肠道菌群的影响
    3.1 白术多糖对模拟失重下有益代表菌的影响
    3.2 白术多糖对模拟失重下有害代表菌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术多糖对模拟失重下感知能力的影响
    4.1 白术多糖对模拟失重下大鼠痛觉感知的影响
    4.2 白术多糖对模拟失重下大鼠运动协调功能的影响
    4.3 神经肽VIP、SP、NPY与感知能力的影响
        4.3.1 神经肽VIP与感知能力的影响
        4.3.2 神经肽SP与感知能力的影响
        4.3.3 神经肽NPY与感知能力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白术多糖通过调节免疫预防大鼠失重性骨丢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骨组织学与免疫学
    1.3 失重条件下骨组织及其中的细胞的研究进展
        1.3.1 模拟失重对骨组织的影响
        1.3.2 模拟失重对骨组织中的细胞的影响
    1.4 失重条件下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1.4.1 模拟失重对全身免疫的影响
        1.4.2 模拟失重对肠道免疫的影响
    1.5 传统的空间骨质流失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
    1.6 植物多糖的应用
        1.6.1 白术多糖
        1.6.2 白术多糖的免疫学功能
        1.6.3 植物多糖在抗骨质疏松方面的应用
        1.6.4 白术多糖对骨组织中的细胞的影响
    1.7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7.1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与试剂盒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白术多糖粗提取
        2.2.2 白术多糖浓度的测定
        2.2.3 大鼠饲养及模型建立
        2.2.4 大鼠处死取样及股骨力学实验
        2.2.5 RNA的提取
        2.2.6 RNA逆转录实验
        2.2.7 实时定量PCR
        2.2.8 骨组织蛋白质的提取
        2.2.9 蛋白质活性检测
第3章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骨丢失的防护作用
    3.1 白术多糖的粗提取
    3.2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骨组织的影响
    3.3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骨标志酶活性的影响
        3.3.1 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
        3.3.2 骨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的变化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4.1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全身免疫的影响
        4.1.1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4.1.2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4.1.3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血清免疫因子TNF-α活性的影响
    4.2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肠道免疫的影响
        4.2.1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远端结肠IL-6 m RNA表达的影响
        4.2.2 白术多糖对尾吊大鼠远端结肠TNF-αm RNA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微生物组分析丙谷二肽在微重力骨丢失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1章 前言
    1.1 空间骨丢失
        1.1.1 空间骨丢失机制
        1.1.2 空间骨丢失防治方法
        1.1.3 地面微重力模型
    1.2 丙谷二肽
        1.2.1 丙谷二肽的制备方法
        1.2.2 丙谷二肽的生物学活性
    1.3 肠道微生物
        1.3.1 肠道微生物与骨质疏松
        1.3.2 肠道微生物与微重力条件下的疾病
    1.4 课题设计
第2章 肠道微生物在微重力骨丢失中的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溶液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2.3.2 脏器指数
        2.3.3 股骨直径与骨长
        2.3.4 股骨干重与湿重
        2.3.5 股骨HE染色
        2.3.6 血清钙离子浓度检测
        2.3.7 血清磷浓度检测
        2.3.8 血清ALP浓度检测
        2.3.9 ELISA
        2.3.10 粪菌微生物基因组抽提与检测
        2.3.11 细菌16S rDNA PCR扩增与检测
        2.3.12 高通量测序
        2.3.1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3.14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体重
        2.4.2 脏器指数
        2.4.3 股骨直径与骨长
        2.4.4 股骨湿重与干重
        2.4.5 股骨HE染色
        2.4.6 血清钙离子浓度
        2.4.7 血清磷浓度
        2.4.8 血清ALP浓度
        2.4.9 血清BGP浓度
        2.4.10 血清BMP-2浓度
        2.4.11 血清TNF-α浓度
        2.4.12 血清IL-1β浓度
        2.4.13 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微生物组学探讨丙谷二肽对空间骨丢失的防护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2.4 实验溶液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3.3.2 脏器指数
        3.3.3 股骨测定
        3.3.4 血清钙离子以及磷浓度检测
        3.3.5 血清ALP浓度检测
        3.3.6 ELISA
        3.3.7 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3.3.8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体重
        3.4.2 脏器指数
        3.4.3 股骨直径与骨长
        3.4.4 股骨湿重与干重
        3.4.5 股骨HE染色
        3.4.6 血清钙离子浓度
        3.4.7 血清磷浓度
        3.4.8 血清ALP浓度
        3.4.9 血清BGP浓度
        3.4.10 血清BMP-2浓度
        3.4.11 血清TNF-α浓度
        3.4.12 血清IL-1β浓度
        3.4.13 肠道微生物测序结果
    3.5 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失重环境对口腔的影响
2 失重环境对胃肠道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2.1 失重环境对胃肠的影响
    2.2 失重环境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3 失重环境对肝脏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4 失重环境下对胰腺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5 展望

(9)模拟失重效应对大鼠肝脏CYP1A2、CYP2C11及龙血竭代谢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失重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2 细胞色素CYP450酶
        1.2.1 CYP450的分布
        1.2.2 CYP450的功能
        1.2.3 CYP450的主要亚型
    1.3 航天失重损伤的防治
    1.4 龙血竭
        1.4.1 龙血竭的药理作用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创新点
        1.5.4 本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2 大鼠肝蛋白提取及微粒体的制备
        2.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 模拟失重效应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和CYP2C11 的影响
        2.3.1 主要溶液的配置
        2.3.2 Western-blot检测CYP1A2及CYP2C11 蛋白含量
        2.3.3 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CYPl A2及CYP2C11 m RNA表达
        2.3.4 HPLC-UV检测大鼠肝微粒体CYPl A2及CYP2C11 酶活性
    2.4 特异性抑制探针的代谢率实验
    2.5 龙血竭中多成分肝微粒体孵育样品分析方法建立
        2.5.1 溶液的制备
        2.5.2 色谱条件
        2.5.3 孵育体系
        2.5.4 样品的制备及处理
        2.5.5 分析方法的确正
    2.6 模拟失重效应对龙血竭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率影响
    2.7 模拟失重效应下龙血竭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1A2及CYP2C11 影响
        3.1.1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1A2蛋白表达的影响
        3.1.2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1A2 m RNA表达的影响
        3.1.3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1A2活性的影响
        3.1.4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2C11蛋白表达的影响
        3.1.5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2C11 m RNA表达的影响
        3.1.6 模拟失重对大鼠肝脏CYP2C11活性的影响
    3.2 龙血竭中多成分肝微粒体孵育样品分析方法建立
        3.2.1 孵育体系的建立
        3.2.2 方法学验证结果分析
    3.3 特异性抑制探针对龙血竭主要活性成分代谢的影响
    3.4 模拟失重对龙血竭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影响
        3.4.1 模拟失重对龙血素A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的影响
        3.4.2 模拟失重对龙血素C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的影响
        3.4.3 模拟失重对7,4?-二羟基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的影响
        3.4.4 模拟失重对白藜芦醇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的影响
        3.4.5 模拟失重对紫檀芪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率的影响
    3.5 模拟失重对龙血竭主要活性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影响
        3.5.1 模拟失重对龙血素A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3.5.2 模拟失重对龙血素C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3.5.3 模拟失重对7,4?-二羟基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富氢水对模拟失重效应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菌株
        1.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1.2.2 样本的采集
        1.2.3 样本基因组的提取
        1.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5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的优化
        1.2.6 重组质粒的构建
        1.2.7 标准曲线的建立
        1.2.8 特异性试验
        1.2.9 重复性试验
        1.2.10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样本基因组的提取
    2.2 引物特异性检测
    2.3 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的优化
    2.4 重组质粒的构建
    2.5 标准曲线的构建
    2.6 富氢水对模拟失重效应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7 重复性试验
3 讨论

四、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崔姚远,林凡凯,王睿,邓玉林,李玉娟.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1(06)
  • [2]白术多糖对吊尾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防护及机制研究[D]. 杨巨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模拟失重对啮齿动物情绪和认知的影响及缓解措施研究进展[J]. 武强强,张学英,王德华,杨慧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1(02)
  • [4]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生物样本前处理方法开发及应用[D]. 赵宁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5]白术粗多糖调节吊尾大鼠肠道菌群及感知能力的机制研究[D]. 王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白术多糖通过调节免疫预防大鼠失重性骨丢失的研究[D]. 单海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微生物组分析丙谷二肽在微重力骨丢失中的作用[D]. 李泽坤. 郑州大学, 2020(02)
  • [8]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J]. 李彬彬,陈正阳,郭松,孙宏伟,崔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17)
  • [9]模拟失重效应对大鼠肝脏CYP1A2、CYP2C11及龙血竭代谢的影响研究[D]. 李盼盼.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10]富氢水对模拟失重效应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张国文,兰海云,雷浪伟,李英贤,靳小艳,田洪涛,陈斌. 食品科技, 2017(05)

标签:;  ;  ;  ;  ;  

模拟失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