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与我国探月的科学目标

月球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与我国探月的科学目标

一、月球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及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高楠,许英奎,罗泰义,凌宗成,朱丹,李阳,李雄耀,刘建忠[1](2022)在《月球矿产资源勘查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地球是人类起源和成长的"摇篮",然而人类终将跳出"摇篮",拥抱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唯一一颗人类已经登陆的地外星球,月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必经之路。前苏联Luna计划和美国Apollo计划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采回了约382kg样品使人类得以近距离接触和全方位认识月球。当前正是全球探月工程的第二次高潮期,在本次探月高潮期,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重要目标。以往的月球资源探测以科学研究为主,而以应用和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月球资源勘查工作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对月球矿产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初步建立月球矿产勘查的规范,指导载人登月和人机互动进行月面资源勘查。本文从国际太空矿产领域的发展趋势、月球矿产资源的需求、潜在的矿产种类、勘查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根据可勘查属性将月球各类矿产划分为钛铁矿型、斜长岩型、磷酸盐型、月壤型、水冰型等5种类型,为中国未来的载人探月项目着陆区选址和矿产勘查规范的建立提供初步参考依据。

秦克章,邹心宇[2](2021)在《行星矿产及行星资源地质学初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了解并利用行星矿产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而行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运用行星科学与地质学特别是矿床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矿产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行星矿产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矿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元素赋存状态、开发利用条件评价与预测,为行星矿产资源开发与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建设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因此,行星矿产资源学是研究行星矿产资源的品种、类型与分布规律、行星矿产资源成因演化与比较行星成矿学、行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技术与开采利用工程学的交叉学科。笔者从行星资源地质学的视角,从地球与月球的层圈结构、演化历史、岩石组成与表生环境,研判月球可能产出的矿产资源类型。认为与月海玄武岩、月幔(柱)和陨石撞击成因的层状岩体与镁铁-超镁铁质小岩体有关的铬铁矿-铜镍钴硫化物-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金刚石矿产,KREEP岩以及月幔柱熔融上覆岩石圈所产生碱性岩相伴的铌-钽-铍-铀等稀有-稀土矿产,具有形成条件与产出可能,从而拓展可能的矿产类型、品种,从更宽广的视角研究月球矿产并规划月球基地建设资源供给。火星上由于水(以及可能存在的板块构造)的存在,除岩浆矿床之外,火星可能具备发育与化学风化沉积、次生富集作用以及变质作用有关矿产的形成条件,具有形成金属与非金属资源的禀赋,可与地球矿产相媲美。未来行星资源地质学应加强地质学、行星化学、行星地质学、行星物理学、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资源地质资源与开发工程学科人才。

裴照宇,刘继忠,王倩,康焱,邹永廖,张熇,张玉花,贺怀宇,王琼,杨瑞洪,王伟,马继楠[3](2020)在《月球探测进展与国际月球科研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因其独一无二的位置资源、极具特点的环境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进行空间探测和开发利用太空的首选目标.地月系是太阳系探测的试验场,月球是迈向更远深空的中转站.月球科学研究对推动空间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月球探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后,必将以更好地服务于月球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增进人类科学认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月球探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归纳了未来月球探测所涉及的主要任务、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出我国月球探测发展建议.月球探测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应该有大国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挥优势,牵头组织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陆天启[4](2020)在《月球构造遥感识别及其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月球地质构造演化是月球演化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任务目标之一。自Apollo时代人类登月至今,月球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目前对月球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还较为浅薄和零散,尚未形成一套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月球地质构造演化体系。当今世界,月球的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日益突显。对月球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不仅有助于了解月球的形成、演化以及与地球的关系,而且对于太阳系的演化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利用已有的月球遥感探测数据和成果资料深入挖掘月球地质构造信息、解释地质构造现象,构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科学的月球地质构造演化模式。为了确定月球存在的构造类型,基于前人对月球构造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月球构造名称。详细地分析了各类构造的定义、形态特征和成因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归类。针对构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月球构造的成因和形态特征,确定了深部断裂、浅层断裂、月堑、皱脊、弯曲月溪、坑底断裂、叶状陡坎、撞击断裂、撞击坑链、火山口、穹窿、质量瘤、撞击坑和撞击盆地共14类构造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构造解译标志。通过利用多源月球遥感数据对各类构造进行解译,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皱脊、弯曲月溪、月堑、坑底断裂、火山口、穹窿和质量瘤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明显,而浅层断裂和叶状陡坎表现出全球性分布的特征。月球深部断裂是研究月球早期应力场演化和动力机制的一类重要构造。利用由GRAIL重力数据计算的月球布格重力梯度数据对月球深部断裂进行了全球绘制,共计识别226条。计算了深部断裂的长度和走向等基本参数,断裂总长度为37137 km,平均长度为164 km。统计月球深部断裂在不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表明多数断裂分布在月球的中低纬度地区,且北半球的断裂多于南半球。此外,大型月海集中区所在的纬向带断裂分布最多,断裂经向分布最多的区域为风暴洋的西侧。绘制了全球尺度和不同经纬度带的深部断裂走向玫瑰花图,总体上月球全球尺度上的深部断裂表现出NE-SW和NW-SE的优势走向,不同经度带断裂的优势走向变化不明显,但在纬度带上有显着的变化。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带和高纬度带具有相同的优势走向,分别为NE-SW和NW-SE、E-W,在低纬度带的优势走向有所差异,分别是南半球的NE-SW和NW-SE以及北半球的N-S。为了建立基于动力学机制的月球构造分类体系,具体分析了月球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应力来源,以及在不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构造类型。月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包括潮汐应力构造(深部断裂)、热应力构造(火山口、穹窿、质量瘤、弯曲月溪、坑底断裂、月堑、皱脊、叶状陡坎)和多应力综合作用构造(浅层断裂)。其中,热应力构造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热膨胀应力构造(火山口、穹窿、质量瘤、坑底断裂)、热侵蚀应力构造(弯曲月溪)、重力沉降应力构造(月堑)和热收缩应力构造(皱脊、叶状陡坎)。外动力地质作用构造仅有撞击应力构造(撞击坑、撞击盆地、撞击断裂、撞击坑链)。以月球构造的成因和形态为主导因素,兼顾构造的全面性以及构造体系的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了基于动力学机制的月球构造分类体系。月陆、月海和南极-艾肯盆地的三元结构是目前对月球全球地质构造格架的认识。新近的多源月球遥感探测数据表明,在三元结构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构造单元。使用月球内部的地球物理场以及表面的地球化学成分、地形和主要构造地貌数据,综合反映月球表面和深部主要结构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月球的区域差异性,划分了月球的六大构造单元,分别是北部平原构造单元、巨型月海构造单元、月陆构造单元、月海-月陆过渡构造单元、南部山岭构造单元和南极-艾肯构造单元。不同数据划分的构造单元边界存在差异,表明不同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具有不同的倾向和倾角。通过综合分析月球地质构造和月球构造单元演化过程,将月球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分为五个阶段:(1)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月壳固化;(2)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大型盆地形成;(3)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月海玄武岩泛滥;(4)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全球收缩;(5)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的稳定期。不同地质演化阶段由于主导的动力地质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标志性地质事件且形成了独特的构造类型。本研究通过对已有月球构造的特征分析,明确了月球构造的类型。通过对月球深部断裂分布特征和早期应力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断潮汐力是月球地质演化早期阶段(45-42亿年前)的全球性应力来源。基于月球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作用,建立了月球构造分类体系。在月球地质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主导的动力地质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单元以及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本文构建的月球地质构造演化模式符合月球动力学的演化过程,使得月球地质构造演化的各阶段特征更加清晰。

张冬亚[5](2020)在《顾及月表元素含量的次生撞击坑提取及定年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人类进行深空探测的前哨站,行星表面年龄的确定不仅可以帮助区分地质事件的序列,揭示行星演化的线索,而且对于探月任务着陆点的选择也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探索月球和对其分析研究中,月表年龄的确定对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单元和进行撞击坑形成过程分析至关重要。由于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为明显的形貌特征,对于月球表面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对于月表定年的方法普遍认可且应用广泛的是撞击坑统计定年法,通常也叫撞击坑大小-频率分布法,该方法是应用月面撞击坑直径与单位面积内该直径撞击坑的总数之间的关系,再参考月表岩石样本放射性同位素年龄进行的定年方法。用撞击坑统计定年法首要的问题就是次生撞击坑的剔除,传统的方法都是基于次生撞击坑明显有别与初始撞击坑的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的。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孤立的、形态和空间特征与初始撞击坑的区分不是很明显的远端次生撞击坑无法识别。因此本文所用的方法是基于撞击坑内外物质含量差异进行次生撞击坑的识别,该方法首先选用撞击坑内的物质含量均值作为撞击坑内的物质含量数值,之后目视选取月壤非撞击坑区域的物质含量的均值作为撞击坑外月壤的物质含量数值,得到以上两种数值的差值,对比分析得出一个阈值用以区分次生撞击坑。将次生撞击坑剔除之后,用初始撞击坑对月表地质单元进行定年,与已知年龄进行对比用以调整阈值并对实验可行性加以验证。基于提高本文实验可靠性的目的,用撞击坑统计分析法定年和剔除次生撞击坑的退化统计分析等两种对本文的实验结果加以验证,得到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用方法的可行性。

张巧玲[6](2019)在《欧阳自远:点亮中国人的探月梦》文中研究说明50年前,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点火升空,历时5天,登陆舱在月球静海地区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艾·奥尔德林两位宇航员相继踏上月球表面,开创了人类航天史上首次登陆地球以外的另一个天体的新纪元。如今,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任务并即将发射嫦娥五号,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梦想正一步步"点亮"……

严康[7](2019)在《磁敏性模拟月壤研制及基本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性“月球热”再次迅猛升温,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部署月球探测及开发计划,月球基地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现阶段深空探测重要任务和必然趋势。系统研究月壤性质,特别是月表小重力场环境下月壤力学和工程特性是月球开发当务之急。受限于缺乏原位月壤,现阶段月壤力学行为研究主要基于模拟月壤进行。本文在团队前期提出的土工磁拟重力场试验方法基础上,聚焦原位月壤特殊颗粒形状等物理力学特性,研制了既能有效模拟原位月壤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又能配合土工磁拟重力场试验方法有效模拟月球小重力场环境的磁敏性模拟月壤。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工磁拟重力场试验方法基本原理及试验系统,并详细给出了与本文紧密相关的对磁敏性模拟月壤磁化特性及磁重力特性的要求;同时,通过大量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对原位月壤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概述,主要包括月壤几何特性、密度、压缩特性、抗剪特性等,并确定了模拟月壤研制的目标参数和量化评价指标。其次,结合原位月壤形成过程提出了以“高温烧结”和“冲击破碎”为核心的磁敏性模拟月壤研制技术线路,分别对应原始月球基岩形成过程及陨石撞击等冲击破碎月岩形成月壤的地质过程。具体地:以火山灰和四氧化三铁粉末为原料,经过预压成型、高温烧结、碳酸氢铵造孔等工艺,烧制出磁敏性重塑火山石;以磁敏性重塑火山石为原料,经过冲击破碎、筛分、干燥、混合等工序制备磁敏性模拟月壤。着重讨论了碳酸氢铵含量、烧结温度、破碎方法对模拟月壤制备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的制样参数范围。最后,系统测试了磁敏性模拟月壤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并与原位月壤进行深入对比。具体地:基于土工磁拟重力场试验系统测试了磁敏性模拟月壤的磁化特性;基于土工试验规范测试了比重和最大、最小干密度;通过筛分法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了粒度分布;通过显微照相技术和图形分析软件获得了颗粒粒形参数;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抗剪性,获得了峰值和临界抗剪强度指标;通过固结试验研究了压缩性,获得了压缩指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磁敏性模拟月壤较好地模拟了原位月壤的特殊颗粒形态、高抗剪强度、弱内聚力等特殊物理力学特性,并可以结合土工磁拟重力场试验方法有效模拟月球小重力场环境。该论文有图55幅,表26个,参考文献112篇。

燕龙[8](2019)在《面向数字地形分析的月表撞击坑特征提取构建及分类体系》文中研究说明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人类研究太阳系空间乃至宇宙演化历史的样板星球,撞击坑作为月表最典型和最明显的形貌特征,它对于我们研究月球形貌演化、太阳系陨石撞击历史和宇宙空间环境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就已经开始以望远镜等观测手段对月表的形貌进行观测、记录及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提升,以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为目标,在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月球探测高潮。对月表撞击坑进行科学的指标量化描述,可以为深入研究月球形貌演化历史、撞击坑自动识别算法的设计等研究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月球基础性研究的探索。虽然现有的撞击坑分类方案已取得较为成熟的成果,但由于撞击坑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形成原因的综合性以及实验手段和获取数据质量的制约,目前关于撞击坑分类的研究多集中在撞击坑形态轮廓的定性描述上,涉及撞击坑内外更多的细节表征不足,且对于撞击坑形貌特征描述的定量化指标因子,含义不统一,计算方式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实际的应用中,多为基于主观经验的单个指标因子的定量描述,而对于指标因子间关系模拟分析研究尚待解决。本文利用从LRO获取的高精度DEM数据,结合数字地形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了全月典型撞击坑特征的基础上,对撞击坑的个体形态、空间组合方式、撞击坑发育及月表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取从不同视角定量化描述撞击坑形态的指标因子,构建了面向数字地形分析方法的撞击坑分类体系,并以四级编码组合方式对撞击坑类型进行编码表示,在此基础上,选择1407个典型撞击坑进行撞击坑形态指标因子的分级描述以及指标因子间关系的量化模拟,对综合性描述撞击坑形态发育的线性拟合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系统介绍了月表撞击坑的形态特征、演化特征以及撞击坑分类历史。月表撞击坑形态研究多以单个撞击坑为主,而在实际的月球表面,撞击坑以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态存在,建立从撞击坑空间位置关系(相离、相交、包含)、尺寸范围(小型、中型、大型)、发育特征(新生型、年轻型、成熟型、老年型)及月表岩性组分(月海玄武岩、克里普岩、高地岩石和角砾岩)不同视角的撞击坑形貌特征描述指标体系,是进行撞击坑分类及演化规律研究的科学途径。其次,选取8个撞击坑形态描述指标,从撞击坑的尺寸大小、形态发育及撞击坑坑唇发育状况等视角对撞击坑进行量化分级描述,根据量化数据的大小频率分布情况,将量化指标分为10级,再根据分类需求,将其整合为3个分级区间。将撞击坑划为6种类型(离散型撞击坑、群聚型坑连坑、群聚型坑套坑、退化离散型撞击坑、退化群聚型坑连坑、退化群聚型坑套坑),新鲜撞击坑的深径比平均值为0.187,退化撞击坑的深径比平均值为0.0771,对8个撞击坑形态指标进行偏相关和复相关的分析,确定以深径比为因变量,直径、体积、圆度、体态比和坑壁坡度为自变量构建指标因子的量化模拟,得到其线性拟合公式,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637,调整后的拟合优度达0.639,说明本文的拟合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达撞击坑形态发育特征。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798,在0.05置信水平的显着性F=492.037>>Fa,说明构建的模型显着性较好。可用于月表撞击坑形态发育特征的预测和估计。然后,本文通过撞击坑形貌指标因子的筛选,结合现代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构建适于撞击坑自动识别算法的撞击坑分类方案,并进行不同类型的指标量化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能较为全面、有效地刻画撞击坑的基本形貌特征和其空间组合结构特征。本文以撞击坑的形态特征及其描述指标为基础,选择典型的月表撞击坑数据为研究样本,系统地研究撞击坑的形态特征及指标因子的量化分级描述,构建了综合性的撞击坑形态描述指标分类体系,并针对撞击坑指标因子的量化模拟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撞击坑形态的综合表征和自动检测算法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何志平,王建宇,舒嵘[9](2017)在《月球资源人机联合多尺度红外光谱成像探测概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向载人登月以及月球基地建设的潜在应用需求,在调研分析国内外月面资源探测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月球资源多尺度人机联合红外光谱成像探测概念研究。从星载遥感、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三个方面,提出广义人机联合模式下的载人登月选址普查、详查、定点监测,人机联合巡视、手持及可穿戴式现场实地探测及勘察,现场采样及分析完成样品的细分与筛选等关键研究构想。

王庆龙[10](2016)在《月球雨海地区的地质演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月球雨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月球物质成分、地形地貌及重力场等多源遥感探测数据融合的方式,对其地质演化过程展开了综合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雨海盆地多环结构初始边界存在的广泛争议,利用LOLA形貌、山体阴影及GRAIL自由空气重力场等遥感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海盆地是具有偏心圆的三环结构特征,三环结构的直径从外向内分别为1500km、1100km、665km。利用嫦娥一号IIM光谱数据融合LP伽马射线谱仪Th元素成分数据,再结合前人对本区月岩研究成果将雨海岩石一共划分为11类,其中非月海岩石划分为高地岩石和非月海玄武岩两大类。高地岩石划分为4类,分别为亚铁斜长岩、富镁结晶岩套、富Mg尖晶石斜长岩及KREEP岩。非月海玄武岩划分为2类,分别为高铝(AL)玄武岩及克里普玄武岩。月海岩石划分为5类,分别为极低钛、低钛、中钛、高钛及极高钛玄武岩。通过利用CE-2号影像数据、Clementine UVVIS多光谱数据结合撞击坑尺寸-频率定年法将本区划分了61个玄武岩地质单元,其表面年龄范围集中在2.21Ga3.76Ga,结合玄武岩成分与年代学特征将本区玄武质岩浆活动划分为四个充填期次,并利用了2015年最新的月球撞击坑数据库初步厘定了雨海地区撞击事件时间演化序列;基于欧拉反演结果发现本区中部月表以下存在两种不同深度、构造运动性质及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的深部断裂构造即,(1)深度在40km以下逐渐向内倾斜、延伸的构造断裂。(2)深度在40km以内逐渐向外倾斜、延伸的压性逆冲构造断裂,这两种不同深度的深部构造断裂应代表了本区不同的构造地质演化过程;基于断裂构造在布格重力异常横向平面图上的传统识别标志结合解析信号的欧拉反演结果,共识别及划分出本区30条构造断裂,其成因机制可能与雨海大型撞击事件作用密切相关。雨海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主要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以内动力地质作用演化为主的月球早期深部岩浆洋的产生、分异及演化的前雨海大型岩浆事件作用阶段,其时间跨度为3.85Ga4.6Ga;(2)以月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演化并重的雨海盆地撞击作用地质事件及月海玄武质岩浆喷发、充填溢流的月海岩浆作用的演化阶段,其时间跨度为2.21Ga3.85Ga;(3)以月球外动力地质作用演化为主的后雨海小型撞击作用事件演化阶段,其时间跨度为02.21Ga。雨海地区是在月球不同地质年代岩浆及撞击作用地质事件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产物,这对揭示整个月球的起源与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月球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及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月球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及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月球矿产资源勘查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月球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
    1.1 月球基地建设和预期功能
    1.2 月球基地的矿产需求
    1.3 月球基地的经济效益需求
    1.4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潜在的月球资源
    2.1 月球资源的科学探测现状分析
    2.2 月球主要地质作用及成矿过程
    2.3 月球可利用资源的种类
    2.4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3 月球矿产资源勘查
    3.1 月球矿产资源勘查的必要性
    3.2 月球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和技术
    3.3 月球可勘查矿产种类划分
4 结语

(2)行星矿产及行星资源地质学初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行星资源地质学的定义与内涵
2 行星矿产资源的类型、矿种———以月球为例
    2.1 月球的结构与岩石组成
    2.2 月球的金属资源
        2.2.1 新的成矿可能性———来自成矿专属性与构造背景的认知
        2.2.2 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地球上的层状岩体与陨石撞击构造两类矿床实例
    2.3 月球的非金属资源
    2.4 月球矿产资源的寻找
3 火星的潜在矿产资源
4 行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结论与展望

(3)月球探测进展与国际月球科研站(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月球探测现状与趋势
    1.1 发展现状
    1.2 发展趋势
    1.3 未来主要任务
2 我国月球探测发展现状与特点
    2.1 发展现状
    2.2 发展特点
3 我国月球探测发展建议:共商共建共享国际月球科研站
    3.1 目标及意义
    3.2 构建理念
    3.3 国际合作建议
    3.4 建设思路建议
4 结语

(4)月球构造遥感识别及其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科学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月球探索历史回顾
        1.2.2 月球构造分类研究现状
        1.2.3 构造单元划分研究现状
        1.2.4 月球构造演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4 小结
第2章 月球遥感数据
    2.1 LRO数据
        2.1.1 LROC影像
        2.1.2 LOLA地形数据
    2.2 GRAIL数据
        2.2.1 月球布格重力异常数据
        2.2.2 月壳厚度数据
    2.3 Lunar Prospector数据
    2.4 小结
第3章 月球构造遥感识别与特征分析
    3.1 月球遥感图像处理
    3.2 构造类型特征分析
    3.3 月球构造解译标志
        3.3.1 线状构造
        3.3.2 环形构造
    3.4 月球构造分布特征
        3.4.1 线状构造
        3.4.2 环形构造
    3.5 小结
第4章 月球深部断裂重力提取及空间分布
    4.1 GRAIL重力数据处理
    4.2 深部断裂解译标志及其特征参数计算
    4.3 空间分布特征
        4.3.1 长度分布特征
        4.3.2 走向分布特征
    4.4 小结
第5章 月球构造应力分析与分类体系建立
    5.1 深部断裂应力源分析
        5.1.1 潮汐应力
        5.1.2 热膨胀应力
    5.2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
        5.2.1 潮汐应力作用构造
        5.2.2 热应力作用构造
        5.2.3 多应力综合作用构造
    5.3 外动力地质作用构造
    5.4 月球构造分类体系
        5.4.1 月球构造分类体系建立原则
        5.4.2 月球构造分类体系
    5.5 小结
第6章 月球构造单元划分
    6.1 镁指数计算与数据处理
        6.1.1 月球镁指数计算
        6.1.2 数据处理
    6.2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构造单元划分
        6.2.1 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月球构造单元
        6.2.2 基于地球化学特征的月球构造单元
        6.2.3 基于地形和构造特征的月球构造单元
        6.2.4 基于融合图像特征的月球构造单元
    6.3 月球构造单元特征分析
        6.3.1 构造单元区域特征
        6.3.2 构造单元边界差异
    6.4 小结
第7章 月球地质构造演化模式
    7.1 月壳固化(4.50-4.23 Ga)的内动力地质作用阶段
    7.2 大型盆地形成(4.23-3.80 Ga)的外动力地质作用阶段
    7.3 玄武岩泛滥(3.80-3.60 Ga)的内动力地质作用阶段
    7.4 全球收缩(3.60-3.16 Ga)的内动力地质作用阶段
    7.5 全球稳定(3.16 Ga至今)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阶段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论文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顾及月表元素含量的次生撞击坑提取及定年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月表撞击坑及遥感定年
    2.1 月表撞击坑
        2.1.1 撞击坑的形成
        2.1.2 撞击坑的分类
    2.2 遥感定年
        2.2.1 绝对定年
        2.2.2 相对定年
        2.2.3 撞击坑统计定年法
    2.3 本章小结
3 月表次生撞击坑形成特征与差异性分析
    3.1 次生撞击坑
        3.1.1 次生撞击坑的形成
        3.1.2 次生撞击坑的特征
    3.2 次生撞击坑空间形态和差异性分析
        3.2.1 基于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
        3.2.2 撞击坑的深径比差异
        3.2.3 撞击坑与月表物质含量差异
        3.2.4 撞击坑内外物质含量差异
    3.3 本章小结
4 顾及铁元素含量的次生撞击坑识别
    4.1 顾及铁元素含量的次生撞击坑识别算法
    4.2 次生撞击坑识别正确性验证
        4.2.1 撞击坑尺寸-频率分布法定年(CSFD)
        4.2.2 撞击坑退化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区域及影像数据
    5.2 次生撞击坑识别阈值检验
    5.3 CSFD遥感定年验证
    5.4 撞击坑退化统计分析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欧阳自远:点亮中国人的探月梦(论文提纲范文)

三十五年的“天石”情缘
邂逅壮丽的陨石雨
“阿波罗”的诱惑
历史转折点
坎坷的论证路
雷厉风行的“铁三角”
古稀之年的殚精竭虑
把科学进行到底
当好顾问
画圆中国深空梦
科普是责任也是助推器

(7)磁敏性模拟月壤研制及基本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土工磁拟重力场试验方法
    1.4 模拟月壤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原位月壤性质
    2.1 组成
    2.2 几何特性
    2.3 比重、堆积密度、相对密实度
    2.4 压缩特性
    2.5 抗剪特性
    2.6 本章小结
3 磁敏性模拟月壤研制
    3.1 研制思路
    3.2 高温烧结
    3.3 研制步骤
    3.4 参数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本物理性质
    4.1 磁化及磁拟重力特性
    4.2 密度
    4.3 几何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基本力学性质
    5.1 抗剪特性
    5.2 压缩特性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面向数字地形分析的月表撞击坑特征提取构建及分类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月表撞击坑特征研究
        1.2.2 月球撞击坑形态特征指标研究
        1.2.3 月表撞击坑分类研究
        1.2.4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研究区与数据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研究数据
    2.2 研究方法、软件平台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平台
        2.2.3 技术路线
第3章 月表岩性及撞击坑特征分析
    3.1 月表的地质特征
        3.1.1 月面月质分区概述
        3.1.2 地体构造及其特征
    3.2 撞击坑形貌特征
        3.2.1 组成要素及形状特征
    3.3 撞击坑的空间特征
        3.3.1 空间分布特征
        3.3.2 撞击坑空间组合形态及其特征
        3.3.3 地形特征
    本章小结
第4章 撞击坑形貌特征的量化指标选取及分级
    4.1 撞击坑的几何形态特征指标与地形特征指标
        4.1.1 几何形态特征指标
        4.1.2 地形特征指标
    4.2 撞击坑描述指标的量化分级
        4.2.1 撞击坑指标量化分级原则
        4.2.2 月表撞击坑特征描述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DEM的月表撞击坑分类体系构建
    5.1 月表撞击坑分类的基本问题
        5.1.1 撞击坑分类在月表地貌研究中的角色和作用
        5.1.2 现有的撞击坑类型划分方案
    5.2 月表撞击坑的分类原则及分类指标
        5.2.1 分类原则
        5.2.2 月表撞击坑分类指标
    5.3 月表撞击坑分类体系
        5.3.1 撞击坑分类方案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数字地形分析的撞击坑分类及指标模拟
    6.1 面向数字地形分析的撞击坑分类
    6.2 撞击坑描述指标因子量化关系模拟及率定
        6.2.1 撞击坑指标因子的量化关系模拟
        6.2.2 指标率定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7.3.1 研究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9)月球资源人机联合多尺度红外光谱成像探测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月球多尺度人机联合光谱成像探测概念设计
3 星载遥感光谱图像勘查方案设计
4 实地勘察技术方案设计
5 现场分析方案设计
6 结论

(10)月球雨海地区的地质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详细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月球探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3 研究思路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思路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论文依托的项目
    1.4 研究方案概述
        1.4.1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数据源使用情况
第2章 雨海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盆地形态学特征与地质单元划分
    2.3 盆地建造物质成分
第3章 雨海盆地多环结构初始边界的厘定及形貌特征信息提取与分析
    3.1 雨海盆地多环结构初始边界的厘定
        3.1.1 雨海盆地多环结构初始边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 雨海盆地多环结构初始边界的的厘定与成因研究
    3.2 雨海地区形貌特征信息提取与分析
        3.2.1 高程特征
        3.2.2 坡度特征
        3.2.3 粗糙度特征
第4章 雨海地区岩石类型分布图编研
    4.1 月面岩石分类研究现状及雨海岩石类型分布图编制
        4.1.1 月面岩石地球化学分类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4.1.1.1 前阿波罗阶段
        4.1.1.2 阿波罗阶段
        4.1.1.3 后阿波罗阶段
        4.1.2 基于嫦娥数据的雨海地区岩石类型划分方法与界线
        4.1.2.1 岩石类型划分方法
        4.1.2.2 岩石类型划分界线
        4.1.3 雨海地区元素与岩石类型填图结果
        4.1.3.1 雨海地区元素类型填图结果
        4.1.3.2 雨海地区岩石类型填图结果
    4.2 粗糙度与玄武岩地质单元岩性的关系
第5章 雨海地区月海岩石的年代学研究及撞击事件的厘定
    5.1 月球地质年代学研究方法简述
    5.2 CSFD定年法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定年误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月海玄武岩地质单元的划分
    5.4 雨海地区玄武岩模式年龄定年结果及充填活动期次划分
    5.5 雨海地区形貌、成分特征与岩性地质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5.5.1 地形特征与玄武岩地质单元表面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5.5.2 粗糙度与玄武岩地质单元表面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5.5.3 成熟度与玄武岩地质单元表面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5.6 雨海地区玄武岩成因及源区来源探讨
    5.7 雨海地区撞击事件的厘定
第6章 雨海地区重力场特征地质解译与深部构造研究
    6.1 雨海地区重力场特征地质解释
        6.1.1 布格重力异常
        6.1.2 解析延拓
        6.1.3 求导处理
        6.1.3.1 斜导数(Tilt梯度)处理
    6.2 雨海地区构造地质演化过程初探
        6.2.1 GRAIL重力数据处理
        6.2.1.1 欧拉反褶积的基本理论
        6.2.1.2 GRAIL重力数据处理结果
        6.2.2 雨海盆地岩石圈深部构造的成因及演化探讨
    6.3 雨海地区深部断裂构造特征划分
        6.3.1 断裂构造在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上的识别
        6.3.2 雨海地区解析信号的欧拉反演
        6.3.2.1 解析信号数据类型欧拉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
        6.3.2.2 雨海地区重力异常解析信号的欧拉反演结果
        6.3.3 反演结果与布格重力异常对比
        6.3.4 雨海地区深部断裂构造特征划分结果
第7章 雨海地区地质演化的阶段与重大月质事件的探讨
    7.1 月球早期深部岩浆洋的产生、分异及演化的大型前雨海岩浆事件作用阶段
        7.1.1 岩浆洋的概念与证据
        7.1.2 岩浆洋早期阶段形成的岩石类型
        7.1.2.1 亚铁斜长岩的形成与年代
        7.1.3 岩浆洋早期-晚期阶段形成的岩石类型
        7.1.3.1 富镁结晶岩套的形成与年代
        7.1.3.2 富Mg尖晶石斜长岩(PSA)的形成与年代
        7.1.4 岩浆洋晚期阶段形成的岩石类型
        7.1.4.1 克里普岩(KREEP)的形成与年代
        7.1.4.2 非月海玄武岩的形成与年代
        7.1.4.2.1 克里普玄武岩的形成与年代
        7.1.4.2.2 高铝(HA)玄武岩的形成与年代
        7.1.5 40km以下深部构造断裂的形成
    7.2 雨海盆地撞击作用地质事件及月海玄武质岩浆喷发、充填溢流的月海岩浆作用的演化阶段
        7.2.1 雨海盆地撞击作用地质事件的演化阶段
        7.2.1.1 雨海盆地初始多环结构边界的形成与高程不均一性
        7.2.1.2 雨海地区Th元素与克里普岩的形成与空间分布规律
        7.2.1.3 雨海地区撞击事件时空分布与演化序列
        7.2.1.4 雨海地区断裂构造的形成与地质解译
        7.2.2 月海玄武质岩浆喷发、充填溢流的月海岩浆作用的演化阶段
    7.3 后雨海小型撞击作用事件演化阶段
第8章 结论
    8.1 结论
    8.2 论文创新点与特色
    8.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月球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及我国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月球矿产资源勘查进展及展望[J]. 高楠,许英奎,罗泰义,凌宗成,朱丹,李阳,李雄耀,刘建忠. 矿物学报, 2022
  • [2]行星矿产及行星资源地质学初论[J]. 秦克章,邹心宇. 岩石学报, 2021(08)
  • [3]月球探测进展与国际月球科研站[J]. 裴照宇,刘继忠,王倩,康焱,邹永廖,张熇,张玉花,贺怀宇,王琼,杨瑞洪,王伟,马继楠. 科学通报, 2020(24)
  • [4]月球构造遥感识别及其演化研究[D]. 陆天启. 吉林大学, 2020(08)
  • [5]顾及月表元素含量的次生撞击坑提取及定年应用[D]. 张冬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6]欧阳自远:点亮中国人的探月梦[J]. 张巧玲. 神剑, 2019(04)
  • [7]磁敏性模拟月壤研制及基本特性试验研究[D]. 严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8]面向数字地形分析的月表撞击坑特征提取构建及分类体系[D]. 燕龙.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月球资源人机联合多尺度红外光谱成像探测概念研究[J]. 何志平,王建宇,舒嵘. 载人航天, 2017(05)
  • [10]月球雨海地区的地质演化[D]. 王庆龙. 吉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月球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与我国探月的科学目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