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许倩[1](2019)在《歧视知觉、职业决断力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乙肝大国,目前约有1亿左右的人群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乙肝在中国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大众对乙肝知识缺乏了解且乙肝具有传染性,导致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较多的歧视,相关的定性研究表明乙肝歧视不仅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影响个体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但目前对该群体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缺乏对其职业发展结果的探讨。主观职业成功作为积极的职业发展结果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功感可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工作理论心理学也提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背景因素(如经济限制、边缘化等)和职业决断力是影响个体工作体验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经济限制和边缘化的体验会降低他们对自己职业选择和发展的控制感,导致他们难以取得积极的职业发展结果。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工作者而言,因携带乙肝病毒这一生理属性使他们遭到社会大众的歧视,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知觉对其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考察职业决断力的中介作用。与此同时,如果社会能给予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也可以促进乙肝病毒者的职业发展,因而引入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取得积极的职业成果。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354名成年工作者为被试对职业决断力量表进行修订,结果表明三因素的职业决断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总的信度为0.791,各个维度系数都在0.533以上。在结构效度上,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抽取的3个因子对方差解释率达到59.609%,模型拟合良好。职业决断力各维度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在0.427以上,符合效标效度的要求。第二部分采用问卷法对265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工作者进行调查以获取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及其宏程序process、Amo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负向预测主观职业成功。但在加入职业决断力这一中介变量后,歧视知觉对主观职业成功的直接预测作用变得不显着,而职业决断力的中介作用显着。具体来说,歧视知觉会通过降低个体的职业决断力水平,从而导致较低的主观职业成功感。(2)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对个体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中起显着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较高的社会支持能够提升感知歧视较高个体的职业决断力的水平,从而降低对主观职业成功的负向影响。因而,当携带乙肝病毒的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歧视知觉时,其主观职业成功较低,原因在于歧视知觉会降低个体对职业选择与发展的控制感,从而降低了其主观职业成功感。然而,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歧视知觉通过职业决断力对个体主观职业成功的负向影响就越小。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实现更好的就业与寻求更积极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够让社会意识到社会对他们的歧视是导致他们难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获得积极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要重视发挥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支持作用。

田红卫,张坤,孙丽娟,许剑萍,李素文,侯军良[2](2017)在《基于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中晚期患者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长期效果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基于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中晚期患者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长期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确诊为乙肝病毒携带的孕中晚期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况、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以及新生儿HBsAg阳性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着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知识、消毒隔离、孕期保健、母乳喂养评分显着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规律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6月龄、1周岁时HBs Ag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孕中晚期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遵医行为,降低新生儿HBsAg阳性率。

陈少华,陈伟玲[3](2017)在《乙肝病毒携带者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文化程度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特点,依据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三甲医院传染科定期随访的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及到感染科定期检查的乙肝携带者以及乙肝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高中以上乙肝病毒携带者SCL-90量表总分高于高中及以下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各维度指标也高于高中及以下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以上学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其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在进行心理指导时应注意技巧,使其熟练掌握应对技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欧阳锦丹,杜燕明,骆少英[4](2016)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生期临床护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生期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待产的51位妊娠合并乙肝携带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25例,护理组2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护理组予以特殊护理,包括健康教育、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等,对比两组分娩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发热、皮肤瘙痒、黄疸、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的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能改善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生期的焦虑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新生儿健康。

于丽洁[5](2016)在《中国七省份农村成年人乙型肝炎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发流行区,中国的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数量众多,HBV感染成为中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事实上,中国众多的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除了承受着HBV感染对他们身体健康的威胁和损害、以及防治乙肝相关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经济负担,也经受着入学、就业、日常人际交往中各式各样的乙肝歧视。广泛存在的乙肝歧视给很多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施加了太多的心理压力,使其身心备受摧残难以融入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恐惧担心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事实被更多人知晓,一些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甚至不按医嘱进行乙肝病毒的检测、咨询、及治疗,对个人的病情造成延误,也不利于我国的乙肝防控大局。因此,减少直至消除乙肝歧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我国七省份农村地区成年人的调查结果,定量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乙肝歧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减少直至消除乙肝歧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我国七省份农村地区成年人对待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的歧视态度,间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承受的乙肝歧视引起的心理压力,并定量分析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成年人乙肝歧视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减少直至消除我国农村地区乙肝歧视的发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挪威研究委员会资助项目《使用者付费对中国疫苗覆盖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基线调查,本研究为其中一部分。该调查是于2011-2012年在北京市、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七省市农村地区开展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计调查36677人。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多因素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索我国七省份农村地区成年人乙肝歧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我国农村地区成年人乙肝歧视状况非常严重。分别有47.57%、56.79%、49.85%的研究对象不愿意接受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礼物、不愿意与其一起吃饭、不愿意与其握手或拥抱,68.34%的研究对象不愿意孩子与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孩子一起玩耍,81.65%的研究对象不愿意孩子与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结婚。根据研究对象乙肝歧视得分情况,将乙肝歧视水平分为以下三组:无歧视或轻度歧视组(乙肝歧视得分≤3分),仅占19.09%;中度歧视组(3分<乙肝歧视得分≤6分),占23.40%;严重歧视组(乙肝歧视得分>6分),占57.51%。严重歧视组相对无/低度歧视组的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除了家庭年均收入这一变量对乙肝歧视水平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变量的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乙肝歧视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研究对象是否恐惧担心被感染乙肝病毒,恐惧担心被感染的研究对象对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严重歧视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不恐惧担心被感染的研究对象发生严重乙肝歧视的可能性(RRR=11.727,P=0.000)。研究对象对非乙肝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越高,严重乙肝歧视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具体地,与乙肝非传播途径低等认知者相比,乙肝非传播途径中等认知者发生严重乙肝歧视的可能性大约降低了一半(RRR=0.503,P=0.000),而乙肝非传播途径高等认知者发生严重乙肝歧视的可能性更低(RRR=0.372,P=0.000)。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发生严重乙肝歧视的可能性低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RRR=0.793,P=0.018)。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持严重乙肝歧视态度(RRR=1.239,P=0.006)。除了28-38岁年龄段,其他各个年龄段研究对象随着年龄段的上升,严重乙肝歧视发生率越来越高(38-48岁,48-58岁,58岁以上RRR分别为1.488,1.734,2.369)。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严重乙肝歧视发生率低于小学及以下学历者(RRR=0.672,P=0.001)。公务员、教师及村医的严重乙肝歧视发生率低于农民(RRR=0.454,P=0.001)。结论及建议我国农村地区成年人对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的歧视态度普遍存在且非常严重。非常有必要及早消除在我国农村地区盛行的乙肝歧视。对我国农村地区成年人乙肝歧视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人们的乙肝或乙肝病毒相关认知水平,而是恐惧担心被感染乙肝的心理,有恐惧担心心理的研究对象的严重乙肝歧视发生率远高于没有恐惧担心心理者。对乙肝非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的研究对象发生严重乙肝歧视的可能性低于认知水平低者。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减轻乙肝歧视水平。另外,高龄、低教育水平者更易发生严重乙肝歧视。多数村医也持严重乙肝歧视态度。根据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以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对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的歧视;(2)消除乙肝歧视从消除人们对感染乙肝病毒的恐惧担心心理开始;(3)加强乙肝及乙肝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对乙肝非传播途径的宣传;(4)通过培训提高村医乙肝认知、消除村医乙肝歧视态度;(5)重点关注容易发生乙肝歧视的高龄、低教育水平者,引导其改变乙肝歧视态度;(6)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

王嘉豪[6](2016)在《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特征、中医体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的中医体质、心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区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建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社区中医防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队列建立的方法:与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医院取得联系,使用社区医院的健康档案库,选取2014年1月-12月份进行健康体检随访的人群,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00例合格的研究对象进入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以及非HBsAg阳性对照人群队列。2.队列基线调查的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天河区4个社区开展两队列的基线调查,调查对象为进入研究队列的人群,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进入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使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第一部分为两队列人群的一般情况,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实验室检测(肝功能、AFP);第二部分为中医体质、生存质量及心理评估,使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健康调查问卷(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第三部分为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防治知识调查表。结果:1.基线特征:一般资料调查中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以31-50岁所占比率最高(56%),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历层次,分别所占比率为28%、41%、23%,婚姻状况以已婚所占比率最高(67%);非HBsAg阳性人群约为1.4:1,年龄同样以31-50岁所占比率最高(51%),文化程度亦集中在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历层次,分别所占比率为25%、35%、28%,婚姻状况以已婚所占比率最高(90%)。两队列人群在锻炼频率(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及饮酒频率(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中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临床指标中两队列的ALT及AST均无差异性,而AFP正常的患者中,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的AFP值明显高于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P<0.01)。乙肝防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乙肝的能否治愈、传播方式、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知晓率分别仅为39%、33%、37%;定期检查项目的知晓率为67%,仅4人认为需要每3个月或6个月进行检查,大部分患者随意决定复查的间隔时间;对于乙肝疾病的转归,77人次选择肝硬化,52人次选择肝癌,知晓率较高;对于乙肝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的认知及关注程度均偏低。2.体质分布特点: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中的中医体质分型各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为:气虚质21例(21%)、气郁质21例(21%)、阳虚质12例(12%)、瘀血质11例(11%)、痰湿质8例(8%)、湿热质7例(7%)、阴虚质5例(5%)、特禀质1例(1%),其体质分型以偏颇质为主,占86%;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中的中体体质分型各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为:平和质58例(58%)、痰湿质22例(22%)、阳虚质6例(6%)、阴虚质5例(5%)、湿热质4例(4%)、气虚质2例(2%)、气郁质2例(2%)、瘀血质1例(1%),其体质分型以平和质为主,占58%。两队列间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3.心理状态特点: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抑郁自评(SDS)得分为44.34±11.51,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得分为38.01±9.85,前者得分明显高于后者(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中轻度抑郁23例、中度抑郁7例,30%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2例,重度抑郁1例,8%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抑郁心理。两队列间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焦虑自评(SAS)得分为43.47±11.66,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得分为37.48±9.70,前者得分明显高于后者(P<0.05)。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中轻度焦虑21例、中度焦虑5例、重度焦虑2例,28%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轻度焦虑12例、中度焦虑3例,15%的受访者出现不同程度焦虑心理。4.生存质量: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的SF-36量表总得分为548.25±114.84,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总得分为620.57±61.29,前者得分明显低于后者(P<0.05)。在所包含的八个维度中,非HBsAg阳性人群队列各维度评分均值均高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队列,其中,生理职能(PF)、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以及心理卫生(MH)4个维度的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1.乙肝病毒携带者偏颇体质的所占比重为86%,以气虚质(21%)与气郁质(21%)居多,说明这部分患者虽然肝功能正常,但并不能完全认为其处于健康状态,对于这部分患者临床医生不能忽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健康管理。2.乙肝病毒携带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普遍高于非HBsAg阳性人群,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患者心理的评估及心理疏导以及时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3.根据患者体质状态、心理状态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贺喜琴[7](2016)在《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体检检查得出乙肝携带者200例,对其进行了社区随访调查,按照病毒携带者个人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对比,实验组开展了康复护理,对照组则采取普通传统家庭休养的处理办法。观察两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亚健康病理状况,以及携带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病理特征。结果:两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亚健康状态均有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指标下降更加明显,且自我管理能力与乙肝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P<0.05,表明本次的临床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康复护理于亚健康状态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养护理中,能够更好的辅助其身体康复,并降低亚健康指标,在临床护理看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时,可进行推广使用。

王晓艳[8](2015)在《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传染科门诊就诊的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126例,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幸福感评分较护理前显着提高,SCL-90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显着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江南[9](2015)在《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南宁市两所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乙肝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乙肝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大学的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自编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民族等)、乙肝防治知识类问题、乙肝防治态度类问题、乙肝防治行为类问题。采用Epidate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校对和逻辑性检验,剔除不合格调查问卷。应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卡方趋势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6份,回收有效率为88.7%。调查对象中,男性624名(39.1%),女性972名(60.9%);男女性别比例为0.64:1。医学专业1092名(68.4%),非医学专业504名(31.6%);大一~大四学生分别有456名(28.6%)、467名(29.3%)、349 名(21.99%)和 324 名(20.3%);汉族大学生 974名(61.0%),少数民族大学生622名(39.0%)。2.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情况66.40%的大学生认为“广西是中国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是否能治愈”,“慢性乙肝感染者大部分是否出现症状”的回答正确率仅为36.4%和13.1%%;仅有54.5%和42.5%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HBsAg和抗-HBs指标,79.3%和64.3%的大学生认为“接受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发生没有防护措施的性交会感染乙肝”,仅有38.8%和37.5%对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共饮共食或共用餐具”和“与乙肝慢性感染者接吻”这两题回答正确;32.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食用或饮用不洁食物或水”会导致感染乙肝,在乙肝的预防措施上仅有13.6%和29.4%的大学生能正确回答“把食物洗干净煮熟,避免饮用污水”和“避免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共饮共食或共用餐具”这两题。男性乙肝防治知识平均总分10.90±4.10,低于女性的11.80±3.74,(t=4.52,P=0.00);汉族学生平均总分11.63±3.84,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的 11.17±3.99(t=2.30,P=0.00);医学生平均总分为 12.59±3.64,高于非医学生的8.97±3.27(t=19.06,P=0.00);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防治知识平均总分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7,P=0.02)。3.大学生乙肝相关态度38.1%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41.0%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居住;27.7%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76.7%大学生同意或很同意乙肝病毒携带者隐私应受到立法保护;20.0大学生同意或很同意单位拒绝招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的乙肝相关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学生乙肝相关健康行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70.6%,乙肝疫苗全程3针接种率为33.0%。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感染了乙肝,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7%会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师接受合理治疗,12.1%会听信小广告到私人诊所治疗;13.4%会根据网络媒体的信息自行购药治疗;30.5%会除家人外不告诉任何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大学生的乙肝相关知识得分(K分)与正向乙肝态度评分(A分)和乙肝正向行为评分(P分)之间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关系也均分别呈现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6.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54.3%)、专业书籍(46.9%)和学校健康教育(41.4%)。医学生中,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56.99%)、专业书籍(56.0%)和学校健康教育(51.6%)。非医学生中,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48.8%)、电视或网络(35.3%)和专业书籍(27.0%)。结论1.无论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2.部份大学生对乙肝及其患者存在一些错误理解和歧视,对乙肝存在恐惧心理。3.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乙肝疫苗全程3针接种率较低。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存在错误。4.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乙肝知识水平,可以改变大学生错误乙肝相关态度和乙肝行为。网络学习是值得借鉴推广应用的乙肝健康教育方式。

涂丽芳[10](2015)在《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特点,探究其护理措施。方法将4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分析两组对象心理状况,并探究其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幸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情感较对照组差,生活满意度较对照组低,焦虑、抑郁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幸福感指数较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精神压力明显减轻。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歧视知觉、职业决断力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乙肝病毒携带者
        2.1.1 乙型肝炎病毒
        2.1.2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研究
    2.2 歧视知觉
        2.2.1 歧视知觉的定义
        2.2.2 歧视知觉的理论模型
        2.2.3 歧视知觉的测量
        2.2.4 歧视知觉的相关研究
    2.3 职业决断力
        2.3.1 工作理论心理学(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PWT)
        2.3.2 职业决断力的概念
        2.3.3 概念辨析
        2.3.4 职业决断力的测量
        2.3.5 职业决断力的相关研究
    2.4 社会支持
    2.5 职业成功
        2.5.1 职业成功的概念
        2.5.2 职业成功的测量
        2.5.3 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3.1 已有研究的不足
    3.2 研究思路
4 研究一: 职业决断力量表修订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被试
    4.3 测量工具
        4.3.1 职业决断力量表
        4.3.2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4.4 统计方法
    4.5 研究结果
        4.5.1 项目区分度
        4.5.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5.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5.4 信度检验
        4.5.5 效度检验
    4.6 讨论
5 研究二: 歧视知觉、职业决断力对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假设
        5.2.1 歧视知觉与主观职业成功的关系
        5.2.2 职业决断力的中介作用
        5.2.3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5.3 研究被试
    5.4 研究工具
        5.4.1 歧视知觉
        5.4.2 职业决断力
        5.4.3 社会支持
        5.4.4 职业满意度
        5.4.5 控制变量
    5.5 研究方法
    5.6 研究结果
        5.6.1 量表信度检验
        5.6.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6.3 量表结构效度的检验
        5.6.4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5.6.5 职业决断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5.6.6 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检验
    5.7 分析与讨论
        5.7.1 歧视知觉与主观职业成功的关系
        5.7.2 职业决断力的中介作用
        5.7.3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究一调查问卷
    附录2: 研究二调查问卷
致谢

(2)基于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中晚期患者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长期效果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2.2 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2.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2.4 两组新生儿HBs Ag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3)乙肝病毒携带者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2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焦虑、抑郁
    3.2 敌对
    3.3 恐惧
4 总结

(4)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生期临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病例纳入标准
        1.2.2 病例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判定标准
        1.3.2 一般护理方法
        1.3.3 特殊护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5)中国七省份农村成年人乙型肝炎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和研究对象
    2 调查问卷
    3 研究内容和质量控制
    4 研究指标选择与解释
    5 资料收集方法
    6 资料分析方法
    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样本人群的基本情况
    2 样本人群的乙肝歧视现状
    3 样本人群乙肝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
讨论
    1 我国农村成人乙肝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分析
    2 我国农村成人乙肝歧视现状分析
    3 我国农村成人乙肝歧视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及政策建议
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展望
    1 研究的不足
    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西医研究现状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研究现状
    第二节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社区防治现状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治中的作用
        二、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治的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队列建立方法
        (六) 研究步骤
    四、研究结果
        (一) 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线特征
        (二) 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三) 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状态特点
        (四) 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存质量
第三章 讨论
    一、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主要特征
    二、社区乙肝病毒携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管理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1.2.2 健康教育
    1.3 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幸福感指数比较
    2.2 护理干预前后 SCL-90 评分比较
3 讨论

(9)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方法
结果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 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水平
    3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态度状况
    4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5 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比较
    6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
    7 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
讨论
    1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水平分析
    2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态度分析
    3 大学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4 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分析
    5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分析
    6 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分析
    7 研究的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歧视知觉、职业决断力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观职业成功的影响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D]. 许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7)
  • [2]基于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中晚期患者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长期效果影响[J]. 田红卫,张坤,孙丽娟,许剑萍,李素文,侯军良. 中国医药导报, 2017(22)
  • [3]乙肝病毒携带者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研究[J]. 陈少华,陈伟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1)
  • [4]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生期临床护理分析[J]. 欧阳锦丹,杜燕明,骆少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6)
  • [5]中国七省份农村成年人乙型肝炎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于丽洁. 山东大学, 2016(02)
  • [6]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D]. 王嘉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7]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J]. 贺喜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2)
  • [8]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王晓艳. 现代养生, 2015(14)
  • [9]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D]. 江南.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10]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 涂丽芳.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Z1)

标签:;  ;  ;  ;  ;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