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四川棉纺织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后四川棉纺织业面临的挑战

一、加入WTO对四川棉纺织工业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陈陈[1](2020)在《论全汉昇史学》文中研究说明全汉昇是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开路先锋,他的史学研究取径始终仰瞻时代潮流,以切合时宜的历史观念为指南。从早期的社会历史观到多元化的史观再到世界体系的全球史观的调新,他的每一次史学观念的新陈代谢,都能够源源不断地引进和吸纳新理论、新方法、新史料于自己的经济史研究当中,最终实现了其贯古通今、融中会西的史学特质。全氏史学特质的生成一方面源自于他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得益于陶希圣、傅斯年、严耕望、梁方仲等诸多良师益友的引导和启发。他在北大求学时期如坐春风,饱读史学典籍的同时又广泛吸取陶希圣、傅斯年、钱穆等名师及多种流派的学养,为他积累了深厚的史学底蕴。在史学实践方面,全氏多次投稿《食货半月刊》,在研究中国行会制度史方面亦取得初步成果。任职史语所后,全氏在史料的搜集、考证方面颇为用功,他兼取陶、傅之长,在唐宋都市与运河研究以及货币与物价史领域大放光彩。执教台湾时期,全氏受亚赛尔与芮夫的影响,力图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运用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中,他从资本、运输、选址、制度、生产等各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汉冶萍公司经营失败的原因并揭示了中国工业发展迟缓的根源。执教香港时期,全氏致力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贸易对中国货币与物价的影响,最终完成了中国货币经济制度的体系化研究。史料扩充的多样性提供了全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材料,批判的眼光和理论方法的多元化带给全氏无数的灵感和技巧,注重中外经济史比较研究以及政治军事制度背后的经济因素,都使得他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游刃有余。全氏一生以至高的热忱倾注学术与教学,不仅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培养出众多人才,更为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港台的鲜活面相,其治史育人之精神值得后辈学者感怀追缅。

于磊[2](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张祥梅[3](2019)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棉纺织业管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棉纺织业因其特殊地位备受国民政府重视,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即成立农产促进委员会对沦陷区棉花进行收购。1938年国民政府迁往大后方后,即开始了对棉纺织业的管制。依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的管制过程历经市场调剂、部分管制、全面管制三个阶段。1937-1940年主要靠农本局福生庄收购纱布,在供需较少,市价过高时投放到市场,起平抑调剂之效;1940-1941年,通过平价购销处对重庆棉纱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严格规范棉纱市场交易秩序、对纱价作出限制;1942年-1945年,国民政府把对棉纺织业的产供销纳入管制,至此进入到棉纺织业的全面管制阶段。棉业管制过程牵扯到复杂的人事矛盾、官商矛盾。其中因经济部和财政部对棉业管制事权的争夺,翁文灏和孔祥熙矛盾较大,隶属于二者势力范围的物资局局长何浩若和农本局总经理穆藕初在关于陕棉征购事中矛盾公开化,双方因陕棉征购日期、价格意见不合,不自觉地卷入孔祥熙和翁文灏的斗争中。人事纠纷的结果导致了农本局总经理的停职处分和物资局的被裁撤;此外,商人与政府管制行为亦有颇多互动,“四大纱厂”作为行业中的托拉斯企业,垄断市场,对花纱布市场有决定之影响力。他们表面上顺应政府命令,争取讨价还价的空间,暗地却联合同业进行囤积原棉、黑市交易的活动,助长了后方纱价的上涨。为了平衡生产和供应的关系,政府在实施部分管制行为时,对他们谨慎对待,积极考虑他们的诉求。当后方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政府全面收紧政策,从谋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需求和生存几乎不考虑,使得商人的利益受到很大影响。国民政府实行的棉业统制政策不自觉地受战争形势的影响,自国民政府迁都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方经济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在此阶段,国民政府对战时花纱布的管制类似于承平时期苏德经济的统制经济模式,对私营经济进行领导,一切以保障生产为前提,谋纺织业长久平稳之发展,民营纺织企业有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得后方经济形势发生动荡,为集中资本服务于战事,国民政府统管花纱布产购销事宜,杜绝私人经济市场活动的空间。但是政府全面管制后,没有顺应市场规律,所定的价格、工缴、利润较低,严重影响了商人、农民的积极性,造成后方花纱布产量减产,棉纺织业衰败情形。

毛德敏[4](2017)在《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棉农资金回流期限加长,植棉风险增大,面对棉花价格下降和棉花种植成本上升,棉农意识到只有改变棉花种植生产方式才能提高植棉收益。然而生产方式的改变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金融机构如何满足棉农不断上升的植棉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能为棉花种植提供哪些支持?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棉花种植业对资金需求的变化,并对其服务模式和支棉政策做出调整?这是目前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以棉花种植主体和涉农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推动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为目的,以完善金融服务模式为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索棉花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信贷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提高植棉收益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规模化种植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因此,改变棉花种植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生产之路是大势所趋。这需要信贷资金从棉花良种培育、节水灌溉、信息化田间管理、机械化采收、残膜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支持。第二,对新疆棉花种植业与信贷支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信贷支持有利于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应该加大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力度。第三,棉农信贷需求呈现借贷意愿强、借贷金额大额化、借贷需求多样化等特征。面对棉花价格下降和种植成本增加,传统信贷产品已不能满足棉农的信贷需求,需要金融机构及时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而棉农所在地区的金融环境特征对棉农借贷意愿影响最大,因此,金融机构有必要尽快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第四,信贷供给总量下降、信贷风险上升、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是信贷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涉农金融机构没有及时调整其对棉花种植业的信贷供给产品与服务,造成了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的错位。因此,为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涉农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其金融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实现精准支持棉花种植业。第五,认为棉花种植模式的改变、高产棉田示范区建设、绿色农业生产的实现等离不开信贷支持。因此,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三个层面提出适应于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的信贷服务模式。认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支持棉花种植业的服务模式应有所差异。第六,认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积极创新新产品,提供多方位服务、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预警机制、合理制定信贷政策和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建设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政策。本研究深度分析了目标价格试点后棉农信贷变化和信贷供给变化,揭示了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错位的原因。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角度,创造性地构建立体的信贷服务模式及其适用对象。提出了棉花信贷产品的创新方向,构造了农业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为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提供改革路径。

秦际芬[5](2017)在《抗战时期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研究(1938-1945)》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品种不佳、栽培方法不恰当等原因,四川皮棉年产量不过40万担。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四川一时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基地和衣食所出的根据地,但衣被供需矛盾却日益突出。为保证抗战顺利进行,以达到“抗战建国”之目的,改进棉业以实现棉业增产便成为解决四川棉荒困境的重要出路。早在民国初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就开始从湖北输入美棉分发至川省各个棉区种植,四川省政府也有组织成立棉作试验场、经营生产贷款等一系列的改良活动。不过,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四川棉业改良与推广成效不大,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四川棉业才迎来发展高峰。全面抗战时期的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是由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立棉作试验场、四川省棉区各县政府和县农业推广所、高等农业院校所及各位从事此项工作的同仁共同承担的。政府通过颁布棉业改良与推广政策、完善农业机构、推行棉贷、训练棉业推广人才等措施,积极为棉业增产做好准备工作。其中,棉业改良工作主要包括:棉种引进与选育、棉作栽培试验、棉作病虫害防治;推广方面则侧重对优质棉种的舆论普及、开展植棉竞赛会及展览会等推广方法和良种的保纯、繁殖工作。同时,还通过对棉花进行分级、设立轧花厂、组织棉花运销合作社来加强对棉花交易环节的监督。随着上述工作的展开,使得四川植棉业一改战前的萎靡状态,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不管是在棉花产量增加还是棉农增收、棉纺织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先天气候不足、经费紧缺、耕作技术和肥料使用的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下、棉花价格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缺乏等种种因素制约,致使四川棉业改良与推广事业呈现“跳跃式”的发展模式,最终并未真正解决后方棉荒危机,原棉与纺织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张杰[6](2016)在《传承与嬗变: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研究(1891-1949)》文中认为本文选取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为研究对象,在重构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论述其兴衰递嫱的历史原因,探讨手工业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变迁的关系。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品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其最早抵达之地为沿海开埠城市,然后再经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渗透。由于成都僻处西南一隅,交通不便,外国机制品进入较迟,成都的城市手工业在19世纪中后期仍有一段独立发展、不受影响的时期。但自重庆开埠后,外来机制品也开始大量涌入成都市场,打破了本地手工业“孤立”发展的状态。不过,相对于沿海等地城市而言,进入成都市场的机制品要少得多,从产品结构上看主要是机纱、煤油、纸烟、五金制品、染料等;因此,本地手工行业中受机制品冲击而衰落明显的主要是纺纱业、皂烛业、土靛业,大部分手工行业仍旧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同时,在外来机制品的刺激下,一些此前没有的新型手工业也逐渐落地开花,如肥皂业、火柴业、针织业、玻璃业、纸烟业等;这些新行业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手工业的行业构成。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川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和促进手工业发展的举措,如设立传习机构、举办展会、裁撤苛捐杂税、推进土产改良、推动手工业生产合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亦成为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有所发展的重要原因。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中最具革命意义的变化出现在生产技术上:一些手工行业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良,改善了产品质量;一些手工行业则通过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劳动效率。生产工具的革新主要体现在棉织业中铁轮机的使用、印刷业中石印机、铅印机的引入,以及制革业、纸烟业中“石磨+蒸汽机”技术模式的出现。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亦趋于多元化。其经营形态主要有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与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三种,不同形态的手工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其中家庭手工业大多采取了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手工作坊一般采取业主制下的自主经营,但在当市场萧条,原料、成品价格剧烈变动时,手工作坊在规避风险的本能驱动下,亦倾向于采取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手工业合作社采取业主制下的联合经营,以生产合作为主要特点,是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但在近代成都手工业中也只是昙花一现,亦未大范围普及。城市手工业者在经营方式的选取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理性选择,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损失最小化为终极原则。手工业学徒制度的变化亦清晰可见。近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传统手工业学徒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学徒使用数量的限制取消了,学徒制度的技艺传授功能日益退化,而越来越具有劳动用工的性质。手工业学徒制度从技术传授机制向劳动用工制度的转变为手工业经营者获取大量廉价劳动力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但在近代成都,由于手工业经营者普遍资本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且有浓厚的守旧意识,大量使用学徒主要是起到了增强经营者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作用,并没有催生出更多手工工场;而原本就缺乏创新意识的成都手工业经营者在体会到大量使用学徒带来的成本节省后,更不愿在技术更新上下工夫。可以说,大量使用学徒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成都手工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尽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一些积极调适,但总体来看,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始终处于一种低度发展的状态。手工工具的改良只是零星出现在了个别行业中的少数工场中,范围极其有限,其所产生的诱导和刺激作用也微乎其微;绝大多数行业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生产工具:生产组织大多仍以“家庭”为单位,店坊合一,家场不分,在劳动组织形式上亦少见较高程度的分工和协作。本文认为政府作用不彰、“地方能人”的缺失、手工业经营者普遍思想保守、市场狭小以及封闭的地理交通条件是造成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低度发展的主要原因。虽然在向现代工业的过渡中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但无论是外来机制品入侵,还是本地机器工业的发展,都远不足以撼动手工业在近代成都工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作为城市生产领域的绝对主力,手工业以其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保证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并为城市人口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手工业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也与城市中的其它产业形成了良性互补关系,共同维系着城市经济的正常运转。但在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的情况下,手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滞后显然不利于成都城市的现代化。

曾玉珊[7](2012)在《冯泽芳与中国现代棉业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冯泽芳(1899—1959)是我国着名的棉花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在棉花科学研究、棉种繁殖推广和培育植棉人才等方面作出了辉煌业绩。将现代棉业改进事业的开拓者及见证人之一的冯泽芳的学习、研究及实践经历与我国现代棉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了解和掌握关于棉花改良的科研、推广和教育的发展过程与成就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冯泽芳一生中有20多年从事农业教育,即使离开教育岗位也兼任一定的教学工作。冯泽芳深知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性,指出大学农学院毕业生“要利用个人的思想及知识解决农业的问题,贡献给国家民族,以至于全人类”。在办学中冯泽芳坚持教学、研究与推广相结合,广纳人才,组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结合中国实际编写教材,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他创办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棉花专业的高等学府——河南安阳棉花学院。冯泽芳辛勤耕耘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不负厚望,在发展我国棉作科学和生产事业中起到了开创、推动和骨干作用。真正意义上的棉花科学研究自民国建元开始。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从事植棉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冯泽芳是中国棉业界为数不多的着文众多的学者,为中国棉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科技知识财富。他首次列出完整的中棉分类系统表,奠定了中国亚洲棉分类的基础。冯泽芳是我国用孟德尔定律对亚洲棉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的先导,较早从事棉花种间杂交及后代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研究结论处于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冯泽芳对木棉进行科学鉴定,肯定其经济价值并大力推广。冯泽芳主持的棉花区试在主要农作物的区域试验中首开先河,为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后推广斯字棉与德字棉提供了科学依据。冯泽芳关于棉区划分及棉纺工业布局的科学思想成为我国发展商品棉基地,重新进行棉纺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根据。从1937年起,冯泽芳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棉花良种和植棉技术的推广上。他奔波在陇海路西段两侧的广大棉区,倡导严格的棉种管理区制度,1940年在陕西推广斯字棉达85万余亩。在云南克服种种困难,大力宣传开发木棉。经过努力,四年后木棉种植达到7万亩。从推广面积、经济效益看,斯字棉最广最大;从棉花改良角度,木棉贡献独特,因为木棉从发现、鉴定、育种、推广,全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尤其正值抗战原棉匮乏时期,木棉的推广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20世纪,我国先后成立了三个国家级的棉花研究与推广的专门性机构,冯泽芳因此三次执掌全国棉业改进事业。尤其1934年4月------1937年12月,1947年2月------1949年3月,两次受命于全国棉业最危难之际,肩负着复兴中华棉产的历史使命。在其任内,冯泽芳和同仁相互配合,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棉产改进组织机构,完善棉产改进工作的运行机制,以推广维护研究,以研究充实推广,集政治、科学、经济三种力量,使我国棉花产量与质量在这三个时期都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中国经验农业科学逐步向实验农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急需领军人物的推动作用。冯泽芳顺应时代需求,以坚韧的毅力,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精神,在棉作科学研究、棉作推广、棉作专门人才培育领域开展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开拓性的工作,奠定了现代棉作科学的基础,从而也确立了其在中国现代棉业改进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冯泽芳的成才与成功绝非偶然,其中有良好的人才孵化的外部环境,有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更有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他以服务为目的的学农为人的精神,为学农者的楷模。他高尚的科学道德,颂扬了科技工作者的可贵品质,令世人敬仰。他所践行的教育、科研、推广“三结合”的模式对我国目前及今后解决农业问题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冯泽芳的“大农业论”提出,发展农业必须尽力推动与农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教育、法律、交通、政治等建设。这些论点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蔡维琼[8](2009)在《“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文中提出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纺织品特限措施到期,中美、中欧双边纺织品谅解备忘录也将同时结束。这意味着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内纺织品出口配额会取消限制,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由贸易时代”。事实上,“自由贸易时代”并非真的自由。一方面自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另一方面由于在此之前,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段条款”,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都纷纷根据此条款进行了国内立法。由于这项规定既清晰又严厉,而且操作简便,在2009年1月1日该规定失效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WTO成员,一旦与中国在纺织品领域发生纠纷,可能首先会采取上述方式对中国进行制裁,而不是进行反倾销调查。也就是说,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反倾销高潮2009年才真正开始。因此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并不必然带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本文从我国纺织品服装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种类、其经济效应及WTO中对反倾销的相关规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及现状,几年来中国遭遇反倾销和纺织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比较分析了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特点及影响,评价了出口配额取消前后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剖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最后主要根据欧盟对华化纤布反倾销案例提出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在面临反倾销时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建议。

乔洪[9](2008)在《四川中小型职业装生产企业现状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全省目前共有大小服装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服装年产量约4亿件,产品销售收入80亿元,出口创汇10亿多美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几十户,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几百家。“四川的基础原料产业还是很好的,有着丰富的猪皮、丝绸、棉花、蜀锦、苎麻、亚麻等资源和一定的纺织工业基础,这为发展皮衣制品、丝绸和民族工艺服装服饰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四川地区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占据了四川服装行业的绝大部分,这部分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等不利因素时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和国外服装行业形势;并对四川地区中小型职业装企业的经营种类进行了细分,还分析了四川地区中小型职业装生产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经营理念、销售渠道、生产设计周期和技术转化的情况。本研究采用了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进行研究,并透过图表、数据、案例来深入探讨四川地区中小型职业装企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各中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四川地区中小型职业装企业的未来发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张慧丽[10](2008)在《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我国纺织品出口频繁遭受的一些新贸易壁垒措施进行探讨。技术性壁垒是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产生明显影响。本文在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选择了引力模型对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产品的贸易现状及特点,重在指出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将日益俱增以及贸易逆差仍将增大的趋势;分析国外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现状及其特点,指出纺织行业已经成为外国对我国运用新型贸易壁垒的重灾区,提出分析新贸易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的必要性;其次,根据2001年~2007年间,我国同日本、美国、欧盟德国和法国等国纺织品贸易数据和技术壁垒有关数据,通过建立引力模型,对技术壁垒造成的贸易损失进行影响分析。另外根据1998年~2007年间,对中美之间纺织品贸易额、人民币汇率和技术壁垒数据,建立模型,对其造成的贸易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得出的模型,对影响进行预测。最后,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量化技术壁垒,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技术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政府、企业研究和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参考,以控制和减少国外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危害。

二、加入WTO对四川棉纺织工业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WTO对四川棉纺织工业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论全汉昇史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全汉昇史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全汉昇史学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和征引文献说明
第一章 全汉昇的学术生涯与史学渊源
    第一节 全汉昇学术生涯
        一、求学北大时期史学底蕴的积淀
        二、任职史语所初期史学基调的奠定
        三、执教台湾时期史学基调的变奏
        四、执教香港时期史学基调的升华
    第二节 全汉昇的史学渊源
        一、多种史学流派的学养
        二、中国学者对全汉昇史学的影响
        三、外国学者对全汉昇史学的影响
第二章 全汉昇的治史实践与成就
    第一节 首开中国行会制度史研究
        一、行会的起源和产生时间
        二、行会性质的界定
        三、行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第二节 对魏晋到宋代经济的研究
        一、中古自然经济研究
        二、唐宋都市经济史与运河
        三、唐宋货币经济与物价波动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下的明清中国货币与物价研究
        一、明清时期的银铜复本位制度与流通
        二、明清的海外贸易
        三、明清时期的物价革命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近代工业化研究
        一、国际贸易研究
        二、近代工业化研究
第三章 全汉昇的史学范式
    第一节 全汉昇的历史观
        一、起于“食货学派”社会历史观
        二、转向多元化史观
        三、合于世界体系的全球史观
    第二节 全汉昇史学方法
        一、社会学理论方法的运用
        二、经济学理论方法的运用
        三、正反理论的兼收并蓄
        四、历史主义的方法
        五、注重中外经济史比较研究
第四章 全汉昇史学的影响
    第一节 后世学者的推崇
    第二节 全汉昇史学的传承与延伸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1.2.1.1.1 时间的界定
        1.2.1.1.2 范畴的界定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1.2.2 研究视角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1.9 未尽事宜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2.1.1.3 小结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2.1.2.3 小结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2.2.1.3 小结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5 小结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2.3.1.3 小结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2.3.2.3 小结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3.1.1.3 小结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3.1.2.1.1 棉纺工艺
        3.1.2.1.2 棉织工艺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3.1.2.3 小结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2.2.3 小结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4.1.1.5 小结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1.2.3 小结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4.2.1.3 小结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2.2.1.1 毛纺工艺
        4.2.2.1.2 毛织工艺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2.2.3 小结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3.2.3 小结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1.2.3 小结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1.3.2.1 川沙水泥厂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2.2.3 小结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2.3.2.1 梧州硫酸厂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棉纺织业管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 选题缘起
        (二) 过程概述
    二、概念范围界定
    三、研究回顾
        (一) 关于战时统制经济
        (二) 具体行业的管制
        (三) 统制经济与同业公会的关系
        (四) 抗战时期的棉纺织业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文章内容
        (一)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二) 章节内容及论文大纲
第一章 大后方棉纺织业管制政策背景概述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确立
        一、战前社会各界对统制经济的认识
        二、统制经济与战时统制经济的区别
        三、战时统制经济的实施
    第二节 战时大后方棉纺织业市场概况
        一、中流砥柱:内迁四大纱厂概况
        二、棉纺织业管制政策出台的背景
第二章 从市场调剂到全面管制——棉纺织业管制政策内容及阶段性发展
    第一节 国营机构的市场供需调剂(1937-1940)
    第二节 部分管制状态下行政力量对棉业市场的管理(1940-1941)
        一、农本局继续开展棉业购销、储运与平价业务
        二、农本局开展农村手工纺织推广业务
        三、平价购销处对棉业市场交易秩序、行为的管理
        四、平价购销处对花、纱、布最高市价的行政规定
    第三节 全面管制状态下国民政府对棉纺织业的管理
        一、物资局对花、纱、布的全面管制
        二、花纱布管制局的全面管制
第三章 人事纠葛:管制机构在执行实践中的矛盾
    第一节 机构重组:物资局成立与农本局改组
        一、物资局的成立
        二、农本局改组
    第二节 矛盾冲突:陕棉征购中意见不合
        一、陕棉征购日期意见不同
        二、陕棉征购价格的意见纠纷
    第三节 纠纷结果:农本局再改组与物资局裁撤
第四章 商情表达:商人对管制行为的因应
    第一节 纱商巨擘在重庆后方的社会、政治活动
    第二节 “部分统制”状态下商人社团的呼求
    第三节 “全面管制”状态下商人的持续抗诉
        一、联呈向官方表达诉求
        二、利用新闻舆论传达对政府管制的不满
        三、纱商非正常途径的反管制行为
第五章 棉业管制效果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管制的利弊分析
    第二节 全面管制后效果不显着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1.5 相关说明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2.1.1 金融深化理论
        2.1.2 金融约束理论
    2.2 农村金融理论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3章 新疆棉花种植业与信贷支持关系分析
    3.1 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3.1.1 棉花种植面积
        3.1.2 棉花产量
        3.1.3 棉花种植主体
        3.1.4 棉花种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2 新疆棉花种植业面临的困境
        3.2.1 成本困境
        3.2.2 品质困境
        3.2.3 资金困境
        3.2.4 政策困境
        3.2.5 信息困境
    3.3 棉花种植与信贷支持关系分析
        3.3.1 时间序列分析
        3.3.2 面板数据分析
第4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棉农信贷需求及分析
    4.1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分析
        4.1.1 临时收储政策
        4.1.2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4.1.3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比较分析
    4.2 目标价格政策对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的影响
        4.2.1 棉花种植成本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4.2.2 棉花种植收益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4.2.3 棉花种植风险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4.3 棉农信贷需求及特征
        4.3.1 棉农基本情况分析
        4.3.2 棉农信贷需求的一般分析
        4.3.3 棉农信贷需求基本特征
    4.4 棉农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4.1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4.4.2 理论假设
        4.4.3 影响棉农借贷意愿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4.4.4 实证分析
第5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及分析
    5.1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主体分析
        5.1.1 商业性金融机构
        5.1.2 政策性金融机构
        5.1.3 合作性金融机构
    5.2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产品分析
        5.2.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5.2.2 农户保证贷款
        5.2.3 农户抵押贷款
        5.2.4 六个棉花主产区棉花贷款供给情况
    5.3 棉花种植业金融服务分析
        5.3.1 信贷服务
        5.3.2 支付结算服务
        5.3.3 其他服务
    5.4 目标价格试点后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变化及分析
        5.4.1 信贷供给总量的变化
        5.4.2 信贷供给风险的变化
        5.4.3 信贷供给产品的变化
        5.4.4 信贷供给服务的变化
        5.4.5 信贷供给政策的变化
    5.5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5.5.1 信贷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
        5.5.2 信贷供给不足的间接原因
        5.5.3 信贷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第6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的信贷服务模式探析
    6.1 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主要方向
        6.1.1 优良棉花新品种选育需要信贷支持
        6.1.2 棉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信贷支持
        6.1.3 棉花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信贷支持
        6.1.4 高产棉田示范区建设需要信贷支持
        6.1.5 绿色农业生产的实现需要信贷支持
    6.2 信贷服务模式探析
        6.2.1 商业性金融服务模式
        6.2.2 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
        6.2.3 合作性金融服务模式
第7章 信贷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7.1 国外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7.1.1 美国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7.1.2 印度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7.1.3 巴西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7.2 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7.2.1 明确市场定位,建立优势互补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
        7.2.2 积极创新新产品,提供多方位服务
        7.2.3 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业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7.2.4 合理制定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
        7.2.5 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第8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金融(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调查问卷
附录2:玛纳斯、呼图壁调研纪实
附录3:阿克苏、巴州地区调研纪实
附录4:农户调研纪实
案例1:阿瓦提县丰收三场”鲁泰”模式
案例2:尉犁县众望棉花合作社
致谢
作者简历

(5)抗战时期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研究(1938-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综述与研究价值
        1. 学术综述
        2. 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1. 研究方法
        2. 重难点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范围
        1. 研究思路
        2. 研究范围
    (三)资料来源和内容框架
        1. 资料来源
        2. 内容框架
一、战时四川棉业改良与推广的背景分析
    (一)战前四川植棉与棉业改良状况
        1. 战前四川植棉状况
        2. 战前四川棉业改良的兴起
    (二)战时四川棉业改良与推广的动因
        1. 大量人口内迁,棉花需求增加
        2. 棉花品种落后,不适合纺纱
        3. 交通阻断,棉货进口受到阻碍
二、战时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的措施
    (一)棉业政策的颁布
        1. 棉业改良政策
        2. 棉业推广政策
    (二)棉业改良与推广机构的完善
        1. 省级政府机构及职能
        2. 地方政府机构及其职能
        3. 科研机构及职能
    (三)推行棉贷
    (四)训练棉业推广人才
三、战时四川棉业改良与推广的实施
    (一)棉种改良
        1. 棉种引进和选育
        2. 棉作栽培试验
        3. 棉作病虫害防治
    (二)良种推广
        1. 推广方法
        2. 良种保纯、繁殖
    (三)改善棉花运销状况
        1. 对棉花进行分级
        2. 设立轧花厂
        3. 组织棉花运销合作社
四、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的评析
    (一)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的绩效分析
        1. 棉花面积扩大,棉花产量增加
        2. 棉花质量得到改善
        3. 增加了棉农收入,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
        4.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二)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的制约因素
        1. 四川自然环境不宜植棉
        2. 资金缺乏
        3. 良种推广环节的局限性
        4. 棉业指导人员缺乏和劳动力不足
结语
    一、战时四川植棉业发展的跳跃性与短暂性
    二、战时四川植棉业发展中政府主导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三、战时四川棉业改良与推广的反思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6)传承与嬗变: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研究(1891-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之界定
    四、本文主旨与篇章结构
第一章 常情与变态: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的生存环境
    一、自然禀赋的承继
    二、区域市场的变动
    三、城市工业化的低度化发展
    四、瑕瑜互见的人文生态
第二章 成都城市手工业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性
    一、成都城市手工业结构分析
        (一) 行业构成
        (二) 行业布局
        (三) 行业规模
        (四) 行业间的产业链关系
    二、成都城市手工业发展的阶段性
        (一) 转型启动时期(1891—1917)
        (二) 曲折发展时期(1918—1934)
        (三) 恢复与发展时期(1935—1945)
        (四) 全面萧条时期(1946—1949)
第三章 成都城市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一、晚清地方政府振兴手工业之举措
        (一) 官为示范:创办成都劝工总局
        (二) 首创劝工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川政统一后的新气象
        (一) 废除苛捐杂税
        (二) 统一币制
        (三) 推进土产改良
    三、抗战时期地方政府对手工业的扶持
        (一) 推广手工业合作
        (二) 举办手工业贷款
第四章 成都城市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与市场交易
    一、成都城市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一) 业主制下的自主经营
        (二) 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
        (三) 合作制下的联合经营
    二、成都城市手工业之市场交易
        (一) 茶馆交易
        (二) 行栈交易
        (三) 门市交易
        (四) 街头摊贩交易
第五章 成都城市手工业中的学徒制度
    一、近代成都手工业学徒制度的微变
    二、学徒群体分析
        (一) 行业分布
        (二) 学徒来源
        (三) 学徒之劳作与生活
    三、学徒制度与成都城市手工业的兴衰
第六章 手工业与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
    一、手工业与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
    二、手工业与居民就业和收入
    三、手工业与成都城市经济结构
        (一) 手工业与城郊农业
        (二) 手工业与金融业
        (三) 手工业与机器工业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冯泽芳与中国现代棉业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论文结构和研究重点
    五、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冯泽芳的学习工作经历及其时代背景
    第一节 投身农业教育和棉作事业的时代背景
        一、农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二、农村经济的振兴
        三、中国棉业的复兴
    第二节 冯泽芳的学习经历
        一、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学习经历
        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修经历
        三、高等农业教育对冯泽芳植棉事业的影响
    第三节 冯泽芳的工作经历
        一、投身农业教育工作的经历
        二、致力棉业改良和推广工作的经历
第二章 冯泽芳与棉业教育
    第一节 冯泽芳与现代农业教育
        一、冯泽芳与农业教育师资建设
        二、冯泽芳与农业教育学科设置
        三、冯泽芳的农业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
    第二节 冯泽芳与棉作学科教材建设
        一、冯泽芳与《中等棉作学》
        二、重视教材建设与科普读物的编写
    第三节 冯泽芳与棉业人才培养
        一、首创棉花专业高等学府
        二、培育后继棉业专门人才
第三章 冯泽芳与棉花科学研究
    第一节 冯泽芳关于中棉分类的研究
        一、冯泽芳中棉分类研究的基础
        二、冯泽芳中棉分类研究的发展及结论
        三、中国亚洲棉分类之再认识
    第二节 冯泽芳关于棉花遗传育种的研究
        一、亚洲棉的遗传学研究概况
        二、冯泽芳关于亚洲棉的遗传学研究
        三、冯泽芳关于亚美棉种间杂交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
        四、棉花种间杂交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 冯泽芳与云南木棉鉴定
        一、云南木棉的发现
        二、冯泽芳对云南木棉的研究鉴定
    第四节 冯泽芳与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一、美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
        二、冯泽芳主持的品种区域试验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品种区域试验
        四、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意义
    第五节 冯泽芳关于棉作区划的研究
        一、棉作分布的影响因子
        二、冯泽芳的棉区划分研究
        三、冯泽芳的棉纺业布局研究
第四章 冯泽芳与棉作推广
    第一节 棉作推广概述
    第二节 冯泽芳与陕西斯字棉推广
        一、陕西斯字棉推广的缘由
        二、陕西斯字棉推广的进展
        三、棉种管理区制度的推行
        四、斯字棉推广的意义及启示
    第三节 冯泽芳与云南木棉推广
        一、云南木棉推广的缘由
        二、云南木棉推广的过程
        三、云南木棉推广的成绩
第五章 冯泽芳与棉业科技管理
    第一节 冯泽芳在中央棉产改进所的工作
        一、中央棉产改进所的成立
        二、地方棉产改进机构的建立
        三、中央棉产改进所的具体工作
        四、中央棉产改进所的工作成绩
    第二节 冯泽芳在农林部棉产改进处的工作
        一、棉产改进处成立背景
        二、棉产改进处工作概况
        三、棉产改进取得的成绩
        四、棉产改进的启示
    第三节 冯泽芳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工作
        一、创办棉花研究所
        二、组织编着《中国棉花栽培学》
        三、召开全国棉花工作会议
        四、筹备出版棉业专门刊物
        五、恢复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六、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第六章 冯泽芳在现代棉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现代棉作科学的奠基人
        一、归纳中棉分类,奠定研究基础
        二、研究种间杂交,拓展育种途径
        三、划分五大棉区,探讨棉纺布局
        四、潜心科学研究,换得着作等身
    第二节 现代棉产改进的先驱者
        一、主持全国区试、推广棉作良种
        二、鉴定离核木棉,倡导长绒生产
        三、执掌棉产改进,提高产量质量
    第三节 农业教育的伟大实践者
        一、确立农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倡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构建中国棉花科学家学术谱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档案、资料汇编
    二、专着、论文集
    三、学位论文
    四、期刊论文
    五、网络资料
附录一:冯泽芳先生简历
附录二:冯泽芳先生论着题录
致谢

(8)“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1.2 文献综述
        1.2.1 贸易保护起因及发展
        1.2.2 反倾销与贸易保护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
    2.1 倾销的内涵
        2.1.1 倾销的定义
        2.1.2 倾销的分类
        2.1.3 倾销的经济效应
    2.2 反倾销的基本理论与历史沿革
        2.2.1 反倾销的涵义
        2.2.2 WTO 的反倾销规则
        2.2.3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第三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
    3.1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发展及现状
        3.1.1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重要性
        3.1.2 2007 年以前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3.1.3 自2007 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3.2 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
        3.2.1 2008 年以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变化
        3.2.2 2008 年以来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指标
第四章 “自由贸易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反倾销现状分析与研究
    4.1 中国际纺织服装业遭遇的反倾销案例
        4.1.1 案件一:欧盟化纤布反倾销案
        4.1.2 案件二: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
        4.1.3 案件三:土耳其聚脂长丝线和合成长丝线反倾销调查
    4.2 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特点
        4.2.1 全球反倾销渐少,中国占比增大
        4.2.2 我国纺织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
        4.2.3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占八成以上
    4.3 反倾销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4.3.1 直接抑制我国纺织品出口
        4.3.2 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4.3.3 影响纺织品行业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五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频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5.1 原因
        5.1.1 根本原因—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5.1.2 具体原因
    5.2 我国纺织服装业反倾销应对措施
        5.2.1 拓展新兴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型
        5.2.2 提升“中国制造”口碑,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5.2.3 掌握相关规则积极应诉,取得企业市场经济地位
        5.2.4 合理应用国际法规,积极运用反倾销手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四川中小型职业装生产企业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 产业政策
        2. 服装业
        3. 职业装
    二、研究背景
        1. 世界经济背景
        2. 服装产业背景
        3. 服装行业起步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调查研究法
        3. 过程研究法
        4. 案例研究法
        5. 实践研究法
第二章 四川中小型职业装生产企业的基本面貌
    一、产业背景
        1. 我国的服装产业
        2. 四川的服装产业
        3. 职业装生产企业
    二、发展的优势
        1. 商业环境
        2. 原材料产业
        3. 劳动力资源
        4. 专业人才
    三、发展的不足
        1. 生产企业集聚度
        2. 服装品牌
        3. 技术创新能力
    四、地位与作用
        1. 振兴经济
        2. 扩大内需
        3. 积累财富
        4. 解决就业
第三章 职业装的产品分析
    一、产品类别
        1. 行政职业装(商政服装)
        2. 职业制服(行业标志服)
        3. 职业工装(劳动保护服)
    二、产品的定位
        1. 消费对象
        2. 设计方向
        3. 多层次
        4. 多样性
    三、产品分析
        1. 产品特点
        2. 材料与性能
        3. 市场风险
        4. 价格与利润
        5. 产品领域
第四章 职业装设计与生产分析
    一、设计方向
        1. 个性化设计
        2. 功能化设计
        3. 民族化设计
        4. 整体配套设计
        5. 绿色环保化设计
    二、设计流程
        1. 职业装的风格
        2. 设计效果图
        3. 样衣的确认
        4. 面料的选择
        5. 职业服的生产
        6. 交货阶段
        7. 整体配套
        8. 产品服务
    三、生产模式
        1. 生产管理模式
        2. 生产场地
        3. 生产工艺流程
        4. 产品周期
        5. 营销方式
第五章 中小职业装生产企业的发展与升级
    一、调整结构
        1. 结构调整
        2. 原料的多元化
        3. 优化产业结构
    二、企业建设
        1. 建设的目标
        2. 建设的途径
        3. 加强建设的着力点
    三、产业升级
        1. 调整产业结构
        2. 承接产业转移
        3. 职业装生产的原材料
第六章 结论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职业装产品
        2. 产业链
        3. 技术装备
        4. 职业装产业群
        5. 整体经济效益
        6. 经营行为
        7. 管理制度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 发展战略
        2. 销售渠道
        3. 品牌建设
        4. 内控体系
    三、职业装的发展趋势
        1. 多层次方向
        2. 国际化方向
        3. 专业化方向
        4. 品牌化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
致谢

(10)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国纺织品贸易遭遇的新型贸易壁垒
    2.1 新贸易壁垒的概念
    2.2 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2.2.1 技术壁垒
        2.2.2 环境壁垒
        2.2.3 社会壁垒
    2.3 主要国家近期纺织品主要技术壁垒
        2.3.1 美国近期技术壁垒
        2.3.2 欧盟近期技术壁垒
        2.3.3 日本近期技术壁垒
第3章 纺织品出口遭遇新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
    3.1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现状
        3.1.1 纺织行业概况
        3.1.2 出口概况
    3.2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技术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3.3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与影响
        3.3.1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
        3.3.2 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4 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原因
        3.4.1 外部原因
        3.4.2 内部原因
第4章 纺织品出口遭遇新贸易壁垒实证分析
    4.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发展
    4.2 本文的模型设计
    4.3 棉及其混纺树脂整理织物出口案例
        4.3.1 理论分析
        4.3.2 研究假设
        4.3.3 数据来源及模型应用
    4.4 中美纺织品贸易案例
        4.4.1 理论分析
        4.4.2 研究假说
        4.4.3 数据来源及模型应用
    4.5 模型结果讨论
第5章 我国纺织品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5.1 技术壁垒标准条件下的措施调整
        5.1.1 尽快构建我国纺织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5.1.2 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国际认证
    5.2 人民币汇率升值条件下的措施调整
        5.2.1 自愿进口扩展(Voluntary Import Expansions,VIEs)
        5.2.2 通过投资行为,直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结论
    1、本文总结
    2、研究展望
致谢
注释
附表1 2004年我国印染绸出口市场统计情况
附表2 各国政府对纺织品中残留甲醛含量的规定
附表3 2001-2007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大事记
附表4 美国涉及纺织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研项目

四、加入WTO对四川棉纺织工业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全汉昇史学[D]. 陈陈.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2]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棉纺织业管制政策研究[D]. 张祥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4]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D]. 毛德敏.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5]抗战时期四川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研究(1938-1945)[D]. 秦际芬. 西南大学, 2017(02)
  • [6]传承与嬗变:近代成都城市手工业研究(1891-1949)[D]. 张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7]冯泽芳与中国现代棉业改进研究[D]. 曾玉珊.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8]“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D]. 蔡维琼. 天津大学, 2009(S2)
  • [9]四川中小型职业装生产企业现状分析研究[D]. 乔洪. 苏州大学, 2008(04)
  • [10]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D]. 张慧丽.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加入WTO后四川棉纺织业面临的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