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践规律探索

物理教学实践规律探索

一、物理教学实习规律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黄筱夏[1](2021)在《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变得愈发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自主自能课堂逐渐被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国内外对自主自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中,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作指导,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梳理出国内外有关自主自能课堂模式的现状和发展,以教与学相融合为设计理念,提出“P+R+2S”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生的“学”——“P+S”(Preview课前预习+Show课堂展示);二是教师的“教”——课堂授课;三是学生的“再学”——“R+S”(Reviwe复习回顾+Show课堂再展示);四是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本文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学生采用自主自能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以笔者所在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实习学校为研究基地;高一年级《自由落体运动》为研究内容;3个实验班共17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R+2S”教学模式;对《自由落体运动》典型课例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前后展开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R+2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优势,培养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实效,对新模式实施发现的不足提出有益的建议,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夏子聪[2](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物理难学,教师难教”是当前许多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共同的心声;同时,目前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学科内容、逻辑体系、思维、方法等方面跨度较大,存在较大的台阶现象。为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实现高中物理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当前一线教学现状,从实证研究的视角探讨在基础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探索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有效策略并且在实践进行检验,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关参考案例。本文其一,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现状问题;其二,研究和梳理了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探究了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异同点;其三,基于现实情况和理论分析设计了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作者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习机会,对所带班级的学生及教师同事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收集了一线物理教育教学中“初高中物理衔接”有关的一手资料;其四,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了理论和定量分析,基于数据和麻城的地域情况,分析了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五,立足现状,结合调查结果,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出了七点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统筹计划,优化高一物理学科课时安排;二、激发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加强科学引导,提升物理学习技巧;四、加强学科整合,化解跨度障碍;五、加强深度沟通,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六、加强教师合作,提高衔接方法;七、培养复合型教师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其六,结合实践案例在麻城市部分高中进行了实施。其七,对本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研究不足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展望。

吴昊[3](2020)在《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roblem-based learning(缩写为PBL)意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认为,物理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动手实验,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模型,最后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的科学。同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进一步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和基本理念做了解读,强调通过问题解读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并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论文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构建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设计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并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后,对实施PBL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检验PBL教学模式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整理分析访谈结果,总结出PBL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响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并提出教学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在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意义,阐述研究思路。第二章对论题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论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理清PBL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章首先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构建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然后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最后,对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进行要素分析。第四章为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的过程。在对PBL教学模式实践前期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和动量定理三节课的教学实践,并对实践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地阐述。第五章为实践结果与分析。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PBL教学模式基本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而且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发现分组的方式、提问的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师课前的准备、课时的安排五个因素制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第六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作者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是:课前认真准备尝试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教师的建议是:合理安排课时,精心设置问题,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应对课堂学生随机提问,尝试多样化分组。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黄思思[5](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一力学知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石,然而由于“力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不少概念和规律高度抽象,力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密切、复杂多变”等原因,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发散思维工具和知识表征工具,主张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表述抽象的观点和思维过程,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多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由此,我们设想,在高一力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应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围绕“在高一力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采用文献调研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方法,开展一系列较深入的研究。首先,我们通过查阅并分析与思维导图相关的文献资料等途径,扎实学习了与思维导图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明确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国内外研究动向,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和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五个策略,即:(1)在学生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2)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3)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4)在课后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5)在教学评价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随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和课题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五个典型的高一力学教学案例,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此外,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在实验前后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及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并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反馈和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的结论:(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完整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高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有着一定的优化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希望我们的探索与研究,能为高中物理教学添砖加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刘宝欣[6](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陈昕[7](2020)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文中提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要注重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生活教育”的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对物理学习美的感受、教师美育意识薄弱、教师美育知识缺乏、忽略设置美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缺乏美育教育、美育没有同德育相融合、学校对美育不够重视等八个方面。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标、原则以及如何有效渗透美育的途径和策略,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注重美育的教学理念、营造美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优化渗透美育、增强教师美育能力以及增强美的心理体验。本文的突出工作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构建美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学会吸收美的经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以及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的物理实验,如:“魔法塑料袋之杯内提水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之柔弱女孩单挑两位壮士等”;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高中物理教具,如:“电磁阻尼之时光隧道”、“神奇的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摩擦力的方向判定装置”等。接着,我们设计了三个注重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案例、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设计案例。最后,采用了“等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教育实验,教育实践的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对培养高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孙艳华[8](2020)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支架式教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强调思维的培养。因而在习题教学中搭建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困难、思维误区、知识的不足通过交流互动逐步解决,从而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尝试将支架式教学与习题教学结合起来,以期能够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此次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教育实践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待难题不服输,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多样性、学习自主性不够,因此更加偏向于与同伴讨论和依赖教师讲授。为了解决调查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结合支架式教学对物理习题教学提出相关原则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有关支架式教学在习题教学中的策略:(1)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2)注重学科融合,将复杂问题简化;(3)鼓励学生大胆下笔,试错;(4)变题训练,习题由简单到难度逐渐增加;(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知识系统化,注重学生思维发散;(6)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多元化。最后,在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选取高中物理必修一部分习题,从新课中的习题教学、习题课教学、复习课中的习题教学、课后习题教学、试卷讲评课等几方面进行实践。以一题多解和同题异构为例将支架式教学用于习题教学,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苏晓彤[9](2020)在《“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参与式”教学法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想法,设计学生喜爱的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解开疑问,并养成爱思考、和同学合作的好习惯。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及观察法,对“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论文一共四章,绪论是通过对“参与式”教学法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参与式”教学法的相关概念,并分析其理论依据。第二章是对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若教师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设计“参与式”活动,学生参与程度是否强烈,是否有参与课堂的意识。并对学校物理教师的公开课课堂活动进行了总结,感受到教师会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授课。第三章是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初中物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以学生参与实验的方式,设计课前(讲解知识点之前)、课上(讲解知识点之时)和课后(讲解知识点之后)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实验中所需物品在生活中容易获得,且学生容易操作。第四章提出“参与式”教学法教学建议。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不足及展望。

孙宾[10](2020)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严格。物理学科是培养国家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础学科,所以初高中的物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有些在初中阶段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之后,在初步接触高中物理时,会感到吃力,成绩也可能会明显下降,这十分影响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是高中物理教育的首要问题。当前,许多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继续探索和研究的空间。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笔者将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核心素养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相结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出发,以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以及实践研究,结合实习期间调查研究情况等信息,探索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并加以实践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一、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初高中教学衔接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比较,找出前人研究中可以拓展或加以丰富的部分。并界定相关概念,分析理论基础。二、结合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与前测研究,明确当前高一学生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教学实践策略。并运用所建构的策略在实验班中进行实践教学研究。三、问卷后测,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运用教育测量法检测实践效果,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实践前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效果的差异性。四、归纳总结课题的实践成果,形成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经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经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构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应用于实验班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物理衔接效果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状况优于对照班。说明本文建构的策略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物理教学实习规律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实习规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二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发展
        三 发展学生自主自能,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四 实现教与学有机融合,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自主学习
        二 自能学习
        三 “P+R+2S”教学模式
        四 自主自能学习方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三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四 主体性教育理论
第四章 “P+R+2S”教学模式
    第一节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及流程图
        一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二 “P+R+2S”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第二节 “P+R+2S”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激发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能力
        二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 实现高中物理教与学的融合
        四 融入三种创新教学方法
第五章 “P+R+2S”教学模式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设计思想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第三节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第四节 教学流程与说明
        一 流程图
        二 流程说明
    第五节 教学过程
        一 学生的“学”——“P+S”
        二 教师的“教”——课堂授课
        三 学生的“再学”——“R+S”
        四 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
    第六节 教学后记
第六章 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践过程
    第二节 实验前师生对“P+R+2S”教学模式态度的调查情况
        一 对18 位物理教师的访谈结果
        二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三 实验前调查情况的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 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小结
        一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二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三 实施“P+R+2S”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改进意见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不足
        (一)调查样本范围小
        (二)实验样本容量小
        (三)教学实践时间短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2)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程序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程序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比较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访谈法
第2章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高考
        2.1.2 物理学
        2.1.3 中学物理教学衔接
    2.2 基础理论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2.2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对比
        2.3.1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2.3.2 2017版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要求
        2.3.3 全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对比
    2.4 全国普通高中新高考的文件和精神
        2.4.1 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高考的文件和精神
        2.4.2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新高考的文件和精神
第3章 新高考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编写及对象的确立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写的依据
    3.2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与编写
    3.3 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与整理
        3.3.1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3.2 教师访谈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3.4 初高中衔接困难原因分析
        3.4.1 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客观原因
        3.4.2 初高中物理衔接困难的主观原因
第4章 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研究
    4.1 统筹计划,优化高一物理学科课时安排
    4.2 激发学习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3 加强科学引导,提升物理学习技巧
    4.4 加强学科整合,化解跨度障碍
    4.5 加强深度沟通,营造民主学习氛围
    4.6 加强教师合作,改进衔接方法
    4.7 培养复合型教师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5章 应用案例
    5.1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教学设计
    5.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5.3 对案例的简要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创新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第一节 PBL的含义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的含义
    第三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研究综述
    第四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研究综述
    第五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研究综述
    第六节 PBL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综述
    第七节 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第一节 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 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第四节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第四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实践探索
    第一节 实践前期条件分析-
    第二节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平抛运动教学实践过程
    第三节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圆周运动教学实践过程
第五章 实践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学生访谈目标
    第二节 访谈提纲的设计思路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介绍
    第四节 访谈的实施
    第五节 访谈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附录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附录三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教师访谈实录
附录六 学生访谈实录
附录七 教学实践过程
致谢

(5)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与教育
        1.1.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物理与信息技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思维导图研究的核心领域
    2.2 研究思维导图的反思与展望
    2.3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第3章 思维导图相关理论研究
    3.1 思维导图的内涵
    3.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3.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2 知识可视化理论
        3.3.3 信息加工理论
    3.4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4章 思维导图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内容的特点
    4.2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4.2.1 在学生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2 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3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4 在课后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2.5 在教学评价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4.3 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4.3.1 在学生笔记中应用思维导图
        4.3.2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
        4.3.3 思维导图应用于概念教学—以静摩擦力知识点为例
        4.3.4 思维导图应用于规律教学—以超重、失重知识点为例
        4.3.5 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第5章 实验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方案
        5.1.3 研究过程
        5.1.4 问卷的设计
        5.1.5 问卷的信度
    5.2 研究实施
    5.3 研究结果分析
        5.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2 思维导图的教学评价分析
        5.3.3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5.3.4 教师访谈分析
    5.4 研究总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的结论
        6.1.2 研究的不足
        6.1.3 研究建议
    6.2 反思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思维导图教学评价体系表
附录3 高一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统计表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2.2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8.1 教育实验
    8.2 结果与分析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内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2.1.1 关于美育内涵及特点的概述
        2.1.2 关于美育的目标及功能研究
        2.1.3 关于渗透美育的重要性研究
        2.1.4 关于美育所遵循原则的研究
        2.1.5 关于美育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2.2 国外关于美育的研究综述
        2.2.1 关于美育内涵的概述
        2.2.2 关于美育功能的研究
        2.2.3 关于美育目标的研究
        2.2.4 关于美育策略的研究
第3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基础
    3.1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3.2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习理论
    3.5 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3.6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美育要求
第4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问卷的制定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论研究
    5.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目标
    5.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本原则
    5.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策略
        5.3.1 倡导美育教学理念
        5.3.2 塑造美育教学环境
        5.3.3 优化美育教学设计
        5.3.4 增强教师美育能力
        5.3.5 增强美的心理体验
第6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素材开发
    6.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学美
        6.1.1 诗中有画和物理的多元表征
        6.1.2 感受诗词到物理的一题多解
        6.1.3 挖掘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6.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简单美
    6.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统一美
    6.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美
        6.4.1 变量控制之美
        6.4.2 图像处理之美
        6.4.3 建模思想之美
    6.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格美
    6.6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对称美
第7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案例
    7.1 “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7.2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7.3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设计案例
第8章 在高中物理渗透美育教学的教育实验
    8.1 教育实验
    8.2 结果与分析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高中生物理美育的实施基础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与一线老师访谈的问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支架式教学理论研究
    2.2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物理教学研究
    2.3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研究
第3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支架式教学模式
        3.1.1 支架式教学
        3.1.2 支架式教学实施环节
    3.2 课程标准的要求
    3.3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3.3.1 建构主义理论
        3.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3.3 多元智能理论
        3.3.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4章 问卷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调查研究的设计
        4.1.1 研究的设计
        4.1.2 调查的实施与分析
    4.2 习题完成的情况分析
    4.3 调查结论
第5章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习题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5.1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习题教学的原则
    5.2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习题教学的策略
    5.3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习题教学的设计思路
第6章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物理习题教学案例
    6.1 新课中的习题教学案例
    6.2 复习课中的习题教学案例
    6.3 习题课教学案例
    6.4 课后习题辅导案例
    6.5 试卷习题讲解案例
    6.6 案例总结
第7章 总结与思考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9)“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观察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参与式”教学法相关概念
        1.参与
        2.“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
        3.“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4.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
二、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对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的设计
        4.调查实施
        5.初中学生物理课堂参与情况调查与结论
    (二)对教师课堂情况的分析
        1.物理教师公开课课堂活动分析
        2.实习学校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
三、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案例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联系生活性原则
    (二)设计程序
    (三)基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案例
        1.课前活动案例
        2.课上活动案例
        3.课后活动案例
四、“参与式”教学法教学建议
    (一)提高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意识
        1.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2.物理教师要合理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
        3.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参与“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意识和习惯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培养学生的参与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技术依据
第三章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对高一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衔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 对初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3.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章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的建构
    4.1 建立物理观念,衔接概念规律
    4.2 培养科学思维,衔接思维逻辑
    4.3 养成探究习惯,衔接学习方式
    4.4 渗透科学精神,衔接学习态度
第五章 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5.1 后测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5.2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5.3 实践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现状
附录B: 初高中教师访谈问卷

四、物理教学实习规律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D]. 黄筱夏.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2]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 ——以湖北省麻城市为例[D]. 夏子聪.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2)
  •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D]. 吴昊.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思维导图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思思.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教学与实践[D]. 陈昕.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8]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 孙艳华.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9]“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晓彤. 鞍山师范学院, 2020(12)
  • [10]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D]. 孙宾.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物理教学实践规律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