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一、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金鑫[1](2021)在《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各国间的卫生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然而,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在这一区域的流行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被忽略热带病专家咨询委员会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消除的疾病,而肝吸虫病是一种可通过干预达到有效控制的疾病。从区域整体角度对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传播特征和传播风险进行研究,可为疾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为了解和掌握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中国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湄公河地区麝猫后睾吸虫病的流行特征与传播风险,建立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并从生态学及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影响上述两种疾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本研究以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区域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传播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同时探究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与肝吸虫病不同监测点选取对预测其风险范围的影响,旨在为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长江流域与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目的:探索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预测方法,在评估不同模型预测疾病传播风险的同时,筛选影响两种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关键因素,为亚洲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2018年长江流域县级水平钉螺有无的调查数据、2008~2018年长江流域191个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以及对应区域的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2)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整理2000~2018年老挝、柬埔寨乡镇水平上的血吸虫病时点感染率信息,同时收集对应位置上的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3)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研究及风险预测。一、通过建立6个的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环境等变量预测钉螺的孳生范围;二、根据气象数据计算血吸虫传播指数(AMSI),预测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三、利用钉螺的生存概率结合环境等数据,分析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AMSI的准确性,筛选出最优模型;四、通过变量重要性与边际效应探索影响AMSI的关键因素,及这些因素与血吸虫传播指数之间的关系。(4)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研究及风险预测。一、通过构建多个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环境等变量预测血吸虫病感染率;二、在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的基础上,找出影响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三、以关键因素为依i据,预测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区域。结果:(1)2018年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长江流域2369处监测点进行钉螺调查,结果显示钉螺检出率为21.6%(511/2369);(2)通过不同机器学习模型比较,最终发现RF模型(AUC=0.922)最优,提示钉螺适宜生存区沿长江水系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中南部、湖北中部、江西北部等地区;(3)191个气象站点AMSI值均在48.89-2611.43之间,其中血吸虫病低风险(0<AMSI≤900)站点69个(占36.1%),中风险(900<AMSI≤2000)站点116个(占60.7%),高风险(AMSI>2000)站点6个(占3.1%),提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血吸虫病中低风险区域;(4)建立环境等变量与AMSI的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显示RF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MSE=160.33,R2=0.863),影响AMSI最主要的因素有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100%)、钉螺生存概率(98.5%)与人类足迹指数(95.5%),其中AMSI与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r=-0.29,P<0.01)、钉螺生存概率(r=0.13,P=0.03)均呈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2)结果显示,湄公河流域的湄公血吸虫病主要集中在老挝南部的Champasack省,以及柬埔寨北部的Strung Treng、Kratie省,2000~2018年感染率为为1.1%,范围在0~40.9%之间,;RF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最优(RMSE=0.037,R2=0.743),影响血吸虫病感染率最主要的因素有暖季降雨量(100%)、海拔高度(88.1%)与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76.9%),上述指标与湄公血吸虫病感染率之间均呈非线性关系;RF预测湄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集中在老挝 Champasack省的南部沿湄公河流域分布,模型预测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为30%,出现低估现象。结论: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日本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可以利用血吸虫传播指数和钉螺生存概率共同评估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传播风险;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不但可估计钉螺的孳生范围,还可探索影响血吸虫传播指数的关键因素,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及钉螺生存概率对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程度影响较大。湄公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感染率较低,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结合环境等变量估计传播风险可知,影响湄公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为暖季降雨量及海拔高度。第二部分大湄公河次区域肝吸虫病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广西与越南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影响这2种肝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同时探索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的地理隔离问题。方法:(1)华支睾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从2014~2016年中国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数据库中获取广西地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地理位置信息、县级水平居民是否有吃鱼生习惯等信息;通过文献综述收集2000~2018年越南地区乡镇水平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地理位置及是否有吃鱼生等饮食习惯等信息。此外,收集研究区域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构建华支睾吸虫病数据库。(2)麝猫后睾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及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收集2000~2018年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地区乡镇水平人体感染麝猫后睾吸虫的地理位置、吃鱼生等饮食习惯信息,结合湄公河区域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构建麝猫后睾吸虫病数据库;利用物种分布原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估计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根据模型准确性筛选出最优模型,找出影响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关键因素。(3)构建可对华支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进行分类识别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探索影响该2种肝吸虫病分布的主要因素,筛选出最优模型后进行2种肝吸虫病分界范围的预测。结果:(1)2014~2016年期间,中国广西地区共有85个村镇进行了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33个村镇检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者(33/85=38.8%),广西全部市级行政区中有61个(占54.9%)有吃鱼生的习惯。2000~2018年期间,共检索获得153条越南地区相关文献,结果发现有51个地点出现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且集中在越南北部地区;有31.7%(20/63)的市级行政区存在吃鱼生饮食习惯;其中,LM模型拟合和预测发生华支睾吸虫感染效果最优(AUCtraining=0.959,AUCtesting=0.941),华支睾吸虫感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吃鱼生饮食习惯(100%),结果显示吃鱼生人群发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概率是不吃鱼生人群的13倍。(2)2000~2018年,泰国地区有425个报道了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地点,全国约67.5%(52/77)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老挝有144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44%(11/25)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柬埔寨有134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83.3%(15/18)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越南地区有18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拟合与预测效果最优的模型为RF模型(AUCtraining=1,AUCtesting=0.824),影响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吃鱼生饮食习惯(100%),吃鱼生者发生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概率是不吃鱼生者的3.3倍。(3)2种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平均海拔高度为35.44 m,麝猫后睾吸虫病流行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则约为160m。LM、RF、GBM、DT、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对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的分类准确性为1;变量重要性分析中发现,对2种肝吸虫病分类贡献率均超过75%的因素有雨季均温、年平均温度、年均温占年温较差百分比、温度季节变化方差;除NNET模型外,其余模型均能预测2种肝吸虫病的分界范围,其中DT、GBM与XGBOOST可预测出中国广西西部地区发生麝猫后睾吸虫病潜在风险,但是仅LM模型能预测出2种肝吸虫病可同时出现在越南西北部4个省份、中南部2个省份及老挝北部省份,而同时出现有华支睾吸虫病和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的地区,为2种肝吸虫病的复合流行区。结论:本研究通过生态环境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人体华支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风险区域,并揭示吃鱼生饮食习惯对华支睾吸虫或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影响。2种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生态环境指标对其分布进行分类。模型结果显示,2种肝吸虫病复合感染区集中在越南西北部4个省、中北部2个省及老挝北部省份,对两种肝吸虫分类影响最主要因素为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变化。第三部分钉螺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调查的空间距离重采样效应研究目的:探索如何运用RF模型在保持长江流域钉螺孳生地分布和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区域预测正确度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监测点数量,为完善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前期构建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数据库中的数据,设定多个等面积六边形,对长江流域和湄公河流域进行区域划分;假设每个网格代表一个生态区,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监测点,对血吸虫病或肝吸虫病流行区空间分布进行校正;通过改变相邻六边形的空间距离,控制研究区域六边形大小,可减少重新抽样的样本量。第二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重新抽样后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与预测,评估不同空间距离下模型的预测效果,筛选出监测点设置数量最少时的空间距离。最后,依次对长江流域钉螺分布、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进行不同场景下的敏感性评价。结果:长江流域钉螺RF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分别设定六边形生态区空间距离为0km、5km、10km、50km、100km、150km时,六边形网格数量依次为0、1258、578、126、62、29 个,模型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886、0.889、0.832、0.723、0.815、0.857,Kappa值一致性逐渐降低(从0.647降低至-0.682)。其中空间距离为5km时,模型预测结果最佳(与原数据的一致性相近似);湄公河流域RF模型预测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结果显示,当分别设定空间距离为0km、5km、10km、50km、100km、150km 时,六边形网格数量依次为 0、1318、1257、603、287、122,模型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823、0.784、0.824、0.682、0.609、0.736,Kappa值分别为0.454、0.429、0.903、0.816、0.963、0.176。其中空间距离为 10km时,模型预测结果最佳(与原数据的一致性相近似)。结论:以生态区为概念设定六边形网格,就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和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进行重新抽样,该方法可以对钉螺监测点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点的空间偏倚进行校正,从而获得以最少监测点数量获得有效监测效果的监测策略。长江流域钉螺的监测点可按相邻六边形生态区5 km范围进行布点,将原监测点从2161减少至1338;而湄公河流域的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可按相邻六边形生态区10 km范围进行布点,只需设置1257个监测点;该监测策略可在减少监测点数量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监测钉螺分布、预测麝猫后睾吸虫病传播风险的效果。

高倩,王勇,徐燎宇[2](2020)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和功能,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药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资源配置几方面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余阳[3](2018)在《2012-2017年广西南宁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全球范围来看,结核病的死亡数量和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但结核病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仍未消减,截至目前为止,结核病仍是全球第九大死因。中国作为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依然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广西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又是中国结核病高发的地区之一,应该加强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肺结核在南宁市不同时间、人群以及地区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采用空间信息技术对肺结核进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以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和肺结核的聚集区域,能为制定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肺结核报告病例数据来源于南宁市疾控中心,时间范围为2012年至2017年。本次研究中,流行病学部分使用Excel和SPSS 22.0软件对肺结核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部分通过使用ArcGIS10.0软件和GeoDa软件绘制南宁市各县区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专题图、IDW插值分析图和各县区的LISA分析图。结果:1.2012年至2017年间南宁市新报告肺结核病例439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61/10万,每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分别为:106.3/10万,102.4/10万,108.6/10万,106.0/10万,83.1/10万,92.2/10万。2.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南宁市每月都有肺结核病例报告,报告高峰为3月至5月。从性别分布上来看,南宁市肺结核男性报告例数多于女性,平均性别比为2.49,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36.04/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60.04/10万,2012年至2017年间各年度男女结核病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值分别为1354.64,1101.71,1021.74,1102.89,852.10,957.34,P均小于0.05),男性的发病风险分别为女性的2.50倍,2.30倍,2.16倍,2.24倍,2.21倍,2.21倍。从年龄分布上来看,病例报告数主要集中在40-49、50-59和60-69岁年龄段中。从职业分布上来看,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学生、工人。从地区分布上来看,南宁市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兴宁区,平均发病率为219.75/10万,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横县,平均发病率为56.64/10万。各县区各年度的发病率的范围在34.27/10万到267.5/10万之间,差异较大。3.从南宁市各县区各年度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图中得出,各县区肺结核发病存在在明显的高发区和低发区,高发区为兴宁区和西乡塘区。4.从南宁市各县区各年度肺结核发病率的LISA分析图中得出,除2013年和2016年外,其余年份均有有统计学意义的区域。总体情况中有1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有4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有1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有2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7年有1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从南宁市各县区各年度肺结核发病率的IDW插值图中可以得出,2012年至2017年间,肺结核的发病率均以兴宁区和西乡塘区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下降。2012至2014年,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从2012年的兴宁区、西乡塘区、青秀区、江南区逐年向外辐射扩张,至2014年,发病率较高的范围为兴宁区、西乡塘区、青秀区、江南区和良庆区。2014年至2016年发病率较高的范围开始逐年缩小。2017年与2016年相比又略有扩张。结论:1.南宁市肺结核病例报告高峰在每年的3月至5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风险为女性的2.27倍;肺结核病例报告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50-59和60-6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职业分别是:农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学生和工人。2.南宁市平均发病率为99.61/10万,各县区中平均发病率高于南宁市平均发病率的地区为:兴宁区、西乡塘区、青秀区、马山县、良庆区、江南区,主要集中在市区。3.对2012年至2017年对南宁市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LISA分析发现,青秀区肺结核发病为高-高空间关联模式,即自身发病率高,周边县区发病率也高。4.对2012年至2017年南宁市报告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空间插值发现,肺结核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空间聚集性,以兴宁区和西乡塘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中心向四周呈逐渐下降趋势。

何健[4](2016)在《基于时空与遗传信息的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决定着血吸虫病分布。江滩是江苏省钉螺的主要孳生环境,研究江滩钉螺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将为钉螺监测与控制提供科学参考,对于江苏省按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目标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构建江苏省江滩钉螺时空分布、环境因子及基因数据库基础上,采用时空与遗传信息分析技术,分别从江滩钉螺时空分布特征、钉螺群体遗传结构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等三个方面,多角度阐明江苏省江滩钉螺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20012013年江苏省江滩钉螺空间数据库,采用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空扫描方法,识别江苏省钉螺和阳性钉螺的时空分布特征。江滩钉螺占全省钉螺总面积的90%以上,江滩钉螺和阳性钉螺的面积、分布滩块数及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江滩钉螺在20012012年(除2009年)呈全局空间聚集性;阳性钉螺在2001、20032007年呈全局聚集性分布,其他年份为随机分布。江滩钉螺局部热点区域20012007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境内长江上游地区(南京、扬州等),20082013年在长江中游区域(镇江等);阳性钉螺局部热点区域20012003年主要集中在南京市和镇江市等,南京市2004年后开始消失,镇江市持续到2009年。20012013年江滩钉螺有2个高聚集区域,相对危险度均为1.19,一个在江苏省境内长江中上游,区域半径为14.46 km,聚集年份为20012005年;另一个在长江中游,区域半径为39.85 km,聚集年份为20012006年。阳性钉螺有1个高聚集区域,位于江苏省境内长江上游,区域半径37.81 km,相对危险度为3.00,聚集年份为20022007年。江苏省江滩钉螺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聚集区域则由江苏省境内长江上游向中游迁移。其次,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研究3个地理位置(北岸、江心洲、南岸)的13个江滩钉螺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状况,探讨江滩钉螺群体的遗传学特征。钉螺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Na、Ho、He的范围分别为4.515,0.100.35,0.770.92,江心洲3个钉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均大于其余两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长江南岸(常州市新北区和镇江市丹徒区)的钉螺群体间遗传分化平均数与其他钉螺群体间差异较大,基于基因型频率的样本分化精确检验显示群体间遗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钉螺个体间(69.32%);NJ和ME系统发育树均显示长江北岸和江心洲钉螺群体遗传关系较近,长江南岸钉螺群体与其他群体则较远。Mantel检验显示空间距离与Fst遗传距离无相关性。江苏省江滩钉螺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虽然江滩钉螺群体间未出现显着遗传分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表现为地理位置聚类。最后,利用Landsat遥感卫星图像和历史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建立20012013年钉螺孳生地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湿度变化(Wetness)、是否灭螺等自然社会环境数据库,分别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GMDR模型探讨环境因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钉螺分布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NDVI、Wetness)与社会因素(是否灭螺)之间无共线性,江滩钉螺广义线性回归方程包含了是否灭螺,Wetness两个自变量,阳性钉螺广义线性模型则包含Wetness变量。GMDR模型显示,江滩钉螺分布受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最优模型为C22、T4-33及Wetness三因素交互模型,OR值为90.86;阳性钉螺分布受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影响,最优模型为C22、T4-33的两因素交互模型,OR值为13.07。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江滩钉螺分布,开展灭螺可以有效控制钉螺增长,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是保持钉螺密度的一个因素。本研究在中小尺度上研究了20012013年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江苏省江滩螺情整体上呈现显着下降趋势,其空间聚集区域呈现从江苏省境内长江上游向中下游转移趋势,提示应当关注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江滩的干湿交替是引起钉螺密度上升的重要因素,开展灭螺是控制钉螺较为有效的手段。虽然江滩钉螺群体间未出现显着遗传分化,但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于钉螺分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深入研究多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钉螺分布规律。

汪为春,詹惕,朱应富[5](2013)在《应用谷歌地球建立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GoogleEarth平台,建立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在Google Earth平台上,通过添加地标、路径、多边形、图像叠加层等方法,建立血吸虫防治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结果建立了血吸虫病GIS。该系统包含"流行区"、"水系"、"流行示意图"、"有螺环境"、"新发及复现钉螺环境"、"急性血吸虫病"等6个模块。通过操作GIS平台,在3D地图上,实时查看血吸虫病相关信息。结论基于Google Earth的血吸虫病GIS,操作简单易学,功能比较完善,非常适合在基层血防机构推广使用。

徐小林[6](2013)在《基于信息证据的鄱阳湖区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识别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关于鄱阳湖的研究历来受到各学科、各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其中关于血吸虫、血吸虫病及钉螺的研究就是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随着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性防治策略的实施,湖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已取得显着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该区域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流动性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形式复杂等,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更有效地采取措施对血吸虫病传播链条进行干预,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识别血吸虫感染的“高风险环境”,评价人群、家畜活动的“高风险行为”及钉螺的孳生、繁殖规律,继而采取更为有效的干预和制定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成为血吸虫病防治及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及科学知识图谱角度,对关于鄱阳湖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血吸虫、血吸虫病及钉螺相关研究进行情报学分析,探索研究前沿、热点;基于此,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及方法,通过阳性钉螺及牛粪探索识别血吸虫感染“高风险环境”,并对相关因素,如人群和家畜与高风险区域产生交互作用的环境和社会行为活动及高风险区域内水位对钉螺孳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及钉螺防控提供科学借鉴及参考。整体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科学计量及信息可视化的鄱阳湖相关领域研究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学及信息可视化图谱对鄱阳湖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该领域围绕血吸虫、血吸虫病及钉螺;水资源、环境及气候;洪灾及其影响等7类主题展开研究,近年发文量增长迅速。其中最主要的研究主题是血吸虫、血吸虫病及钉螺(在引用次数>10的高被引文献中占46%),但发文量随时间呈波动趋势。对探测到的16个鄱阳湖区血吸虫、血吸虫病及钉螺相关研究领域的主题绘制出战略坐标图,找到该领域研究的研究前沿及热点,其中新颖度和关注度最高的是血吸虫病综合性防治策略。依据与血吸虫、血吸虫病及钉螺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可能研究方向,为以下三部分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理论及相关技术的文献支撑。第二部分沿鄱阳湖6县血吸虫病疫情电子地图的建立本部分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及Google Earth等平台,通过绘制鄱阳湖区沿湖南昌、新建、都昌、鄱阳、余干以及星子等6县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电子地图以及钉螺分布洲滩图,对疫情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疫情、螺情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为第三部分研究需要运用到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电子化地图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鄱阳湖区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的识别本部分通过收集2010年沿鄱阳湖6县的阳性钉螺及阳性野粪信息,以及人畜疫情数据,结合第二部分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及电子地图,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域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进行识别。综合分析识别的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以及人群、家畜活动频繁洲滩信息,最终得到需要重点控制的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结果共得到182个高风险区域洲滩。结合这些重点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的人群感染情况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除都昌县以外,其余5县探测到的高风险区域的人感染水平均高于该县的平均水平(P<0.01),但在每个行政村的表现结果比较复杂。本部分研究结果提示,借助空间信息技术及方法,综合分析钉螺及野粪的疫情资料及人畜接触洲滩的行为,能有效探索识别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为血吸虫病及钉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内相关因素研究识别高风险区域的目的即为了控制孳生于这些区域的钉螺,以及预防人群、家畜在高风险区域内接触疫水等高风险行为,进而控制以及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本部分研究以都昌县沿鄱阳湖的有螺洲滩及棠荫水文站不同年份(2004-2009年)每月的水位为研究材料,探讨水位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大尺度县域水平,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与查螺前1月、查螺前2月及前1个枯水期的水位呈正相关;活螺密度与查螺当月水位呈负相关;有螺面积比和钉螺感染率和前1个丰水期水位成正相关。在小尺度行政村水平,因每个村每年查螺的洲滩不同,表现比较复杂。研究结果提示,水位对钉螺孳生的影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理环境有所不同,所以在制定螺情控制的策略措施中,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的环境及人群、家畜社会行为活动,结果提示该区域的活动人群主要通过放牧、洗手等方式接触疫水;他们对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缺乏认识,导致“封洲禁牧”等措施的实施阻力较大。

向珍君,王晖,邓小虹,曹丽萍,张琪[7](2012)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文中认为阐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义、特点、内容和功能,综述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实例,具体包括卫生监督管理、疾病监测及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并提出GIS软件选型的一些思考,使其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范薇[8](2012)在《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在了解公众健康、卫生资源计划与配置、危险因素分析、医疗保健等卫生领域,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但却是一个阐明人类应该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阻止卫生危险发生的好方式。

冯军[9](2011)在《血吸虫病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表达》文中指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及其相关技术在血吸虫病的运用,为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许多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是以传统的表格汇总,使得其信息量少、查阅困难,同时在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缺少利用GIS对全国数据的研究,此次利用全国数据构建血吸虫病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不仅叮以有效的储存、查询和分析数据,实现对血吸虫病疫情数据的现代化管理,同时也为进一步利用GIS进行数据表达分析提供基础。本研究首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利用全国2002-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数据,完成了全国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为今后血吸虫病疫情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提供基础。其次利用构建的数据库进行血吸虫病地图集的设计与研究,制作完成484幅地图,其中总图部分包括全国血吸虫病分布图、钉螺面积分布图、急性血吸虫病病人分布图、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分布图等50幅地图,分区图部分包括全国血吸虫病流行12省市自治区的血吸虫病分布图、钉螺面积图、现有血吸虫病病人分布图等434幅地图。同时,探讨血吸虫病地图集的出版编制模式,一种是基于图形系统的出版模式,一种是基于GIS系统的出版模式,由于这两种出版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需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以期达到地图集制图与出版的一体化。然后基于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利用KML语言的二次开发对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数据进行了空间表达、专题图制作,建立了血吸虫病监测点数据Google Earth表达平台。此数字地球平台可以直观的表达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分布及各监测点的基本情况、人畜病情、螺情等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视化程度。最后利用构建的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中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的湖区5个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山区2省(四川、云南),对2002-2009年血吸虫病病人和钉螺分布情况,运用空间自相关的全局型和局部型指标进行纵向分析,定量探讨血吸虫病的分布特点,以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聚集性,探讨血吸虫病存在的地理相关性及血吸虫病传播的聚集区域。研究结果显示2002-2009年间湖区5省血吸虫病病人分布呈现聚集性,聚集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湖北交界及环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2002-2009年间湖区5省的钉螺面积分布也呈现聚集性,其聚集范围与血吸虫病病人分布的聚集范围大致一样。2002-2009年山区2省的血吸虫病病人分布整体上未呈现聚集性分布。

夏蒙,任光辉,李岳生,郭家钢,刘国初,胡本骄,姜琼,魏望远[10](2010)在《湖南省血吸虫病GIS监测平台—Google Earth疫情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新一代湖南省血吸虫病GIS监测平台——Google Earth疫情信息系统,并探讨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用Visual FoxPro和Excel建立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库,利用Google Earth API软件提取数据库信息,完成与Google Earth的关联。结果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建立的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信息系统构建清晰、操作简单、表达具体,适合于日常血吸虫病监测需要,并为合理、及时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据。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Google Earth平台的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继续开发的价值。

二、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两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第一章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在长江流域分布的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湄公血吸虫病在湄公河流域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小结
第二部分 两种肝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第四章 大湄公河次流域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间分布隔离的地理因素分析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结
第三部分 钉螺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调查的空间距离重采样效应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附录
致谢

(3)2012-2017年广西南宁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结核病研究现状
        2.2 结核病空间分析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南宁市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1 研究资料与质量控制
        1.1 研究资料
        1.2 数据筛选和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三间分布
    3 讨论
第三章 南宁市肺结核空间分析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南宁各县区肺结核的空间分析
        2.1 肺结核总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2.2 2012 年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2.3 2013 年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2.4 2014 年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2.5 2015 年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2.6 2016 年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2.7 2017 年肺结核发病率的空间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时空与遗传信息的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3. 技术路线
4.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江苏省江滩钉螺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收集与数据库构建
    2.2 描述性分析
    2.3 时空分析
3. 结果
    3.1 描述性结果
    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时空聚集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江苏省江滩钉螺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钉螺基因组提取
    2.3 微卫星引物筛选和微卫星DNA扩增
    2.4 微卫星DNA数据获得
    2.5 微卫星DNA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微卫星DNA扩增结果
    3.2 遗传多样性
    3.3 群体遗传分化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基因-环境因素的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规律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遥感图像获得和修正
    2.2 遥感图像环境因素的提取
    2.3 环境因素对钉螺分布影响
    2.4 钉螺分布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3. 结果
    3.1 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3.2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本研究主要结论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应用谷歌地球建立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在GE上添加地理标识的方法
    三、GIS的构建
    四、管理地标
结果
讨论

(6)基于信息证据的鄱阳湖区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识别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科学计量及信息可视化的鄱阳湖相关领域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沿鄱阳湖6县血吸虫病疫情电子地图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鄱阳湖区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的识别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内相关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全文小结 致谢 附件

(8)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概述
    2.1 GIS的概念
    2.2 GIS的发展历史
    2.3 GIS的组成和功能
3 GIS在公共领域的应用
    3.1 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的研究
    3.2 环境健康与危险因素分析
    3.3 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研究
    3.4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 GIS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4.1 空间数据的分析的模型、方法和技术本身将进一步提高
    4.2“一个大脑, 两只眼睛”、Web+GIS
5 结束语

(9)血吸虫病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目标
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血吸虫病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吸虫病地图集的设计与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吸虫病监测点数据的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不同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血吸虫病空间聚集性统计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湖南省血吸虫病GIS监测平台—Google Earth疫情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材 料
        1.1.系统平台
        1.2 资料库
    2 方法
        2.1 软件安装 Google Earth Free
        2.2 Google Earth基础软件平台构建
        2.3 Google Earth API的使用
        2.4 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表达
结 果
    1 操作
    2 构建与表达
    3 验证与应用
讨 论

四、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D]. 郑金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地理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研究进展[J]. 高倩,王勇,徐燎宇.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0(05)
  • [3]2012-2017年广西南宁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析[D]. 余阳.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8)
  • [4]基于时空与遗传信息的江苏省江滩钉螺分布规律研究[D]. 何健.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016(03)
  • [5]应用谷歌地球建立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J]. 汪为春,詹惕,朱应富.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04)
  • [6]基于信息证据的鄱阳湖区血吸虫感染高风险区域识别及相关因素研究[D]. 徐小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12)
  • [7]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J]. 向珍君,王晖,邓小虹,曹丽萍,张琪.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2(11)
  • [8]GIS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范薇. 无线互联科技, 2012(07)
  • [9]血吸虫病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表达[D]. 冯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4)
  • [10]湖南省血吸虫病GIS监测平台—Google Earth疫情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 夏蒙,任光辉,李岳生,郭家钢,刘国初,胡本骄,姜琼,魏望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6)

标签:;  ;  ;  

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