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

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李珂[1](2021)在《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各国相关的经济、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危机并非只影响那些直接涉房地产企业又或是有次级贷款业务的企业,还逐渐波及到那些普通的信贷企业甚至是大型的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银行业的抗冲击能力受到质疑。银行业开始面临监管系统的改革,自身的改革也刻不容缓。自危机之后,我国一直在采取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扩张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随之国家经济增速开始放缓,部分企业开始面对一定的财务压力,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自然跟随经济下行的压力,直接影响着自身的业务增长和资产质量。我国资管办法在这个大环境下孕育而生,商业银行开始面对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及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的挑战。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作为新型的企业融资渠道、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正因其特别的“债券+期权”形式,使得银行补充资本变得更有弹性。可转债的加入让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外部补充渠道不再“孤独”。资管办法要求下,可转债转股与否由持有者决定,不同于普通的债券及其他次级资本工具,只能让银行补充二级资本,它成功转股的部分能直接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外,定向增发周期受限,且两者的审批流程大致相近,可转债的发行成本更低,因此在补充同一资本的外部渠道中,可转债变为首选;同样,与可转债相比,虽然同为创新的资本补充渠道,优先股在票面利率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在市场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可转债不失为是一种可进可退的双赢工具。此外,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根据当前上市银行公开的数据资料,对可转债发行效果的评价仅仅是基于可转债发行、存续到赎回年份对整个银行的绩效评价,并未针对可转债发行效果进行更为深入的专项影响程度分析,因此,对上市银行可转债发行的动因和效果综合评价的问题也就更加值得进一步研究。在研究生论文撰写中选择了此角度,希望能基于之前学者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发行效果的综合评价,对国内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可转债发行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以宁波银行发行于2017年12月5日的可转债(以下简称“宁行转债”)为例,主要结合统计分析及案例分析,统计并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现状,为下文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可转债发行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做铺垫。在案例分析部分具体分析宁行转债发行的动因,但由于动因难以由简单的财务数据分析所得,所以本文的重点放在可转债发行效果的综合评价上,且侧重于可转债的专项影响程度评价,动因的分析则更多是为用建立起的发行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来验证其与发行效果的适配性。

赵杭[2](2021)在《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的特性,通常内嵌了一些包括转换条款、赎回条款、回售条款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期权条款,发行方以及投资者可以通过在相关条款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条款达到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不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但是当期收益率比普通股票红利要高。对于发行方来说,可以用较低的资金成本来筹集资金。对于债券持有人来说既有固定利息收入,又可以在股票价格大于转换价格的时候选择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公司股票。因此可转换债券受到了投融资两方的特别关注。作为可转换债券重要组成部分的提前赎回条款,分析其行使赎回权对标的股票效应,可以指导融资者更好地实现融资目的,同时可帮助投资者制定较为合理的投资策略,进行债转股等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2006年至2020年间发生提前赎回的可转换债券为研究对象,通过条件筛选,挑选出127支行使提前赎回权的可转换债券样本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发行主体、转债发行条款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发行主体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企业行使赎回权的样本数较多。这也反应出制造业较易实现赎回条件的触发。在条款设计上,可转换债券的赎回条款较为趋同,触发条件多为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或者当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均可触发赎回条款。在对国内外关于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的文献梳理及相关理论分析之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可转换债券赎回的公告效应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可转债提前赎回公告的发布对其标的股票价格存在负效应。公告发布当天开始的30天内存在显着的负效应,且在事件窗[0,30]的时间范围内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0452,在显着性水平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着性检验。上市公司从第一次发布赎回提示性公告开始平均持续时间在25天左右,在本文的事件窗包含的赎回后30天内,这期间每日的异常收益率呈现上升下降起伏的态势,多数时间呈现负效应且个别天数呈显着负效应,少数天数呈现正效应。在区间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统计上我们观察到赎回前[-30,0]呈现显着的正效应,这可能与发行方为了实现尽快触发赎回条款,营造赎回条件触发的有力条件导致。[-10,0]这个时间段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0041,且不显着。往前推5天,赎回前[-5,0]这个时间段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0036,且不显着,但是已经转变为负效应,然后在[-1,0]和[0,1]均呈现出显着的负效应。可见赎回公告在在公告日发布这天前5天已经开始产生负效应。(2)在影响因素方面,信号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赎回负效应,但难以用财务杠杆和价格压力假说对其做出解释。在可转债提前赎回公告的发布对其标的股票价格存在负效应,可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可转债赎回提示期、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公司规模、股本稀释度、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杠杆展。经过回归分析,在拟合度约12%的情况下得出了可转债赎回提示期、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公司规模、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可转债赎回公告发布后股价产生了显着性的正向影响。而股本稀释度和财务杠杆的相关系数为0.08和0,均未形成显着影响。可见,可转债发行方适当延长可转债赎回提示期,延长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以及提升公司规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赎回公告带来的负股价效应。可转债投资者也应及时关注可转债信息发布,及时完成转股,避免多数情况下赎回价格远低于转换价值而带来的资金损失。

郑映涵[3](2021)在《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以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投资者和企业约定,在未来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可以将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转化为公司的股票,这样的有价证券被称之为可转换债券。因此相比于普通债券的债权性,可转换债券还具备股票的股权性。同时,与传统股票的交易方式不同,可转债在买卖当日便可重新进行交易,并取消了限制股权性工具常用的涨跌比例限制,宽松的交易规则使得可转债颇受短线投资者的推崇,因此近年来可转债市场日益火热。然而,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较为迟缓,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故而市场对可转债的融资风险缺乏基本的认知,对可转债融资风险的防范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更没有形成相应的方案以供实施。通常来说,大多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初衷就是拿股权换资金,发行可转债实质上就是贩卖一种股票购买权,根本目的是希冀其未来能成功转股。因此,在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过程中,设计的可转债的发行条款不合理不创新,把握不清发行时机,对公司财务指标的监管和预警不到位,这些问题导致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活动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潜在伤害。作为一篇案例研究论文,本文以在2020年年中不幸触发回售导致转股失败的辉丰转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佐以其他类似公司发行的可转债与辉丰转债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本文探究辉丰股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因,认为辉丰之所以发行可转债主要是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项目融资需求、优化资产结构、内部资金不足、降低融资成本。此外,笔者还从若干新颖角度对辉丰转债整个存续期中潜藏的风险进行综合考察,了解到辉丰股份在可转债发行和存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宏观层面风险、发行时机风险、利率设计风险、下修条款保护下触发回售条款的风险和发行企业自身风险等五个方面。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本文还为各相关利益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建议,企业在应对可转债融资风险时,应当培养整体的风险观,并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针对发行时机风险,上市公司应当全面评估自身的状况,并密切关注资本市场的动态,对本企业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期的选定要有清晰明白的认识。针对可转换公司债券条款设计风险,上市公司应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合理设计条款,平衡三方利益,帮助本企业更好地融得资金,避免发生转债回售的情况。针对发行公司自身风险,企业除了完善风险防御机制以外,还必须注重研发,注重科技创新,必须在R&D上舍得投入,致力于打造和维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的创新点有二:一是在于笔者以现实存在的辉丰转债的融资失败事件为例来分析可转债融资风险因素,从具体的案例中得出有普遍实践意义的结论,具有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特征。二是本文并不仅仅是着眼于某一个节点的单个风险,而是围绕可转债融资风险因素,系统地对可转债融资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如对可转债的发行、回售、转股等诸多节点,进行风险的识别、规避及控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张聪媛[4](2021)在《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集债券、股票和期权的性质于一身。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丰富多样,可转换债券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2017年以来,我国证监会限制增发,鼓励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债在我国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热潮。可转换债券对于持有者而言相当于一份看涨期权,在转股期开始之后,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将可转换债券转为股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都更偏向于股权融资,但是股权融资可能导致稀释股权,公司股权规模扩大,在股价方面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转换债券因为其同时具有债权性和股权性两个特点,且利率一般比其他融资方式低,投资者还可以根据情况对持有至到期还本付息还是转股有选择权,所以有很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这种融资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以及规模都尚未成熟,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国内的企业也缺乏可转债融资过程中融资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也有很多可转换债券发行失败的案例出现。本文以蓝思科技发行的蓝思转债为例,分析了可转换债券发行前后的情况。蓝思科技可转债发行虽然最终成功,但是根据发行结果公告显示向公众投资者发行的蓝思转债弃购率高达12.65%。蓝思科技在蓝思转债发行初期经历了一波三折,为外界所不看好,但是最终发行并转股成功,很有借鉴意义。本文将可转债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分为发行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三类,并且根据分好的三个类别分别进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案例公司蓝思科技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对三个方面的管理效果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此次发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蓝思科技的应对提出了总结和启示,希望能为其他利用可转换债券的公司提供借鉴。

陈彤[5](2020)在《宝信软件可转换债券发行的融资效应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融资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融资渠道选择与融资效应衡量成为企业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具有股权与债权双重属性的创新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的出现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随着近年来再融资政策的推动,可转债发行数量与规模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但因为可转债出现在我国的时间较短,可转债融资尚不成熟,企业在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宝信软件发行可转换债券这一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可转换债券的发行给企业带来的融资效应,以期为意欲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本文共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可转债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可转债的相关概念、本文所用到的评价方法与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宝信软件的基本情况、可转债融资过程及动因。第四部分,首先利用内含报酬率法测算宝信转债不同时间转股的资金成本,并与实际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其次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宝信转债的发行对企业资本结构与股东权益产生的影响;然后采用经济增加值对可转债发行前后公司经营绩效变化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最后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宝信转债发行给公司带来的公告效应。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启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可转债的发行过程中宝信软件通过对发行条款的科学制定,提高了转股效率且有效控制了融资成本,通过对优先配售条款的合理运用保护了股东的控股地位。与此同时,宝信转债的发行对公司的资本结构、经营绩效与股东财富产生了较积极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可转债发行前公司应科学制定发行条款以应对股价变动风险;在配售时应以维护股东权益为宗旨合理利用优先配售条款;在可转债发行后应秉持成本效益原则规范募集资金的使用;即便有国家政策支持,公司仍应理性看待可转债的发行,可与其他融资方式进行合理组合,以提高融资效应。

崔巍[6](2020)在《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债券,凭借其特有的转股权所带来的灵活性,逐渐成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所主要考虑的融资工具之一。然而,由于可转换债券在转股之前本质上依然是债券,所以其违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虽然在目前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下,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公司尚未发生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但随着我国债券违约的常态化以及可转换债券发行条件的逐步放宽,未来我国发生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对目前已有的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地向未来试图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提出相关建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汇源果汁2019年1月24日发生的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该公司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前至违约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整理,发现造成此次违约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汇源果汁在设计可转换债券的条款时未能正确考虑转股失败后公司所面临的压力,这为后来的违约埋下了伏笔;第二,汇源果汁在选择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时未能正确判断市场未来的走势,导致其公司股价在可转换债券发行不久后便受大盘影响而大幅下挫,直到2018年4月3日宣布停牌时仍处于初始转股价之下;第三,汇源果汁由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其财务人员在未经管理层批准的情况下,违规向其董事长朱新礼旗下关联公司提供贷款,这使得其股票在这一事件被曝光后被迫停牌,也间接导致了后来可转换债券的转股失败;第四,汇源果汁近年来的财务状况整体不佳,而在违规提供贷款事件发生后,汇源果汁本就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受到进一步的冲击,使得其在可转换债券到期日来临时无法及时支付足额现金以赎回债券,最终导致违约事件的发生。在此次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采取了将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原因的分析与可转换债券的融资过程相结合的思路,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阶段、存续阶段以及到期阶段所发生的相关事件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进行分析,同时也丰富了学术界在可转换债券违约原因的案例研究方面的成果。除此之外,作为中国果汁行业的知名企业,汇源果汁在中国无疑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同时此次违约事件从发生至今不到一年半,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相关的详细研究,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苗永强[7](2020)在《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与风险管控研究 ——以BY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持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或价格,自由地选择是否将之转换成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在1843年第一次发行以来,可转换债券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上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1992年宝安转债的发行标志着可转换债券正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与西方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多数企业在发行可转换债券时,存在发行条款雷同,发行动机不明确,对发行风险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可转换债券发行失败。因此,对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和风险管控的研究,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可转换债券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且提出本文理论结合案例的研究方法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其次,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要素,并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和发行风险基本理论进一步阐述,再次,选取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为案例,对BY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因和存在的风险,针对BY公司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最后,根据对BY公司发行动因和风险管控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研究结论,为其他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提供参考。本文针对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风险分析时,大多数是定性分析,缺乏相应的定量衡量,没有证明风险具体有多大,能给BY公司带来多大的影响。本文是针对BY公司个例研究分析,针对该公司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BY公司属于机场运输行业,但每一家公司都有其自身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将风险管控措施推行至我国其他企业,还存在一些限制,以后将对此作进一步研究,弥补本文的不足。

万嗣文[8](2020)在《可交换债券发行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中珠医疗可交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可交换债券近来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发行人如何依照自身需求实施发行方案,投资人如何依据约定来选择是否换股,金融机构如何创新发行形式,监管机构如何平衡以上三者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债券市场的繁荣,都值得进一步探讨,而有关其发行动因及发行效果的研究作为以上研究方向的基础,更值得进一步分析讨论。本文以中珠医疗的大股东,中珠集团和一体集团,均以中珠医疗股权作为标的物发行可交换债券作为研究案例,以中珠医疗对外披露接到大股东发行可交债的通知作为时间点,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事件研究法等方法对可交债发行动因及发行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对中珠医疗可交债的实施过程进行阐述,分别从债券发行前的发行人资本运作组合、债券发行规模和债券发行条款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整理。然后,针对不同的发行人,从可交债发行时机的选择、发行方案的设计、债券成本的比较和标的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等不同角度探讨其发行动机:(1)一体集团在中珠医疗股价高涨时,为规避因并购交易所得股份的限售期,以发行可交换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偿还巨额即期债务,并设置特殊债券条款以期实现退出中珠医疗股权的目的;(2)中珠集团随即也发行了可交债与一体集团利益进行捆绑,不仅盘活存量资产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集团下一步统筹整合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完成其肿瘤防治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筹集到相应的资金。最后,分别从可交债发行前后的财务效果和可交债发行时股东是否获得超额收益两个方面对其发行效果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中珠医疗大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动因及效果研究,得出结论:(1)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可交换债券减持或融资的功能,要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实施债券发行方案和设计特色条款,要选择恰当的发行时机以促使可交换债券的顺利发售;(2)发行可交换债券可以为企业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标的公司的股价也会起到正面效应。

梁勇[9](2020)在《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 ——基于监管差异视角》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作为中国市场一种新兴的创新金融工具,可以良好的替代配售与定向增发帮助上市公司实现股权融资,自2017年的“再融资新规”出台后,转债的发行数量与规模出现了蓬勃的增长。可转换债券进入中国仍不足30年,政策法规与监管条例快速迭代,形成了目前较为完整的发行交易体系,同时交易市场逐渐成熟,交易者日渐重视可转债的投资。然而,对可转换债券公告效应的研究仍有不足,更缺少对监管差异的考虑。本文在国内外公告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司指标、发行指标和市场指标在内的影响因素,对2010-2019年期间中国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了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创业板与主板公司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金融公司在公告期内具有不显着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CAR),而非金融主板公司在的CAR基本为0,而在公告日后具有显着为负的超额收益。创业板公司不同,在[-10,+10]期间具有显着为正的CAR,并且相对主板公司的CAR显着为正。这一结果支持了本文的假设,金融机构虽然受到了更多的监管约束,能够抑制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但由于初始转股价格的受到限制,高于非金融公司,也导致了发行时的不利影响。而创业板公司一般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更高,转股意愿更强烈,发行可转债融资的行为更受到投资者的认可。

丁婧宜[10](2020)在《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因及其影响分析 ——以三一重工为例》文中指出作为一种融合股权、债券和期权三种性质的混合性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中被普遍使用,随着我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近几年来通过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可转换债券融资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相比于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的成熟,我国公司进行可转债融资起步较晚,随着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可转债融资给学者们带来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因此国内有关可转债的理论和研究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在论文结构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转债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作为对案例研究的理论支持,随后对本文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案例研究部分,简要概括了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然后对案例的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结合理论基础与案例公司实际情况分析三一重工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动因,随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对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市场反应进行探究,并具体分析了三一重工可转债融资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适当的建议。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三一重工进行可转债融资的动因主要是考虑到企业资金需求、资本结构、融资成本等多个方面。从市场反应来看,市场对于三一重工可转债的发行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反应。除此之外,可转债的发行会对融资者以及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在内的投资者造成不同影响,从本文分析来看,三一重工选择发行可转债是较为适当的,但也存在稀释股东权益、增加财务风险等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融资者要考虑自身情况妥善选择融资方式,包括股东及债权人在内的投资者应注意保护自身利益,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在制定政策及完善法律法规层面的责任,维护和促进可转债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可转换债券研究
        二、商业银行资本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上市银行
        二、可转换债券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
        三、财务弹性理论
第三章 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现状分析
        一、发行现状及历史表现
        二、发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的普遍动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鼓励,推动商业银行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
        二、面对诸多方面带来的资金压力
        三、降低融资成本
第四章 宁波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案例分析
    第一节 可转债发行基本概况
        一、宁波银行简介
        二、“宁行转债”基本信息及发行后市场表现
    第二节 发行动机分析
        一、满足各项资本充足要求,强化资本约束机制
        二、面对来自多方面的资金压力
        三、完善内外部资本补充机制
    第三节 宁波银行可转债发行现行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银行可转债发行现行评价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效果综合评价体系设计
    第一节 综合说明
        一、时间划分
        二、指标设计原则
    第二节 发行效果预判设计
        一、发行风险的识别
        二、融资成本测算
    第三节 存续期间财务绩效稳健性评价设计
        一、发行前后财务绩效对比
        二、存续期间财务绩效稳健性评价设计
    第四节 发行效果评价设计
        一、资本补充评价设计
        二、资本结构评价设计
        三、融资成本评价设计
        四、经济增加值(EVA)评价设计
    第五节 宁波银行可转债发行效果综合评价
        一、发行效果预判
        二、存续期间财务绩效稳健性评价
        三、发行效果评价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可转债成功转股越多,越有利于发行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
        二、可转债成功转股越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的越明显
        三、融资“低成本”基于自身的转股成功
        四、可转债的成功转股能使发行银行EVA短期内得到有效增长
    第二节 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建议
        一、重视可转债发行时机的选择
        二、发行需明确自身需求,“量力”而行
        三、发行期间不忘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2)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
        1.转股价格
        2.转换价值
        3.转股溢价率
        4.赎回条款
        5.公告效应
        6.赎回公告日
        7.股价效应
    (二)公告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信号传递理论
        2.杠杆作用的假说
        3.价格压力假说
三、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短期股价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
        2.样本选择
        3.事件研究日和事件窗口的确定
        4.正常收益率估算模型选择
        5.正确收益率的估算与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6.显着性检验
    (二)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短期股价效应实证分析
        1.短期标的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短期股价效应的显着性检验
四、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1.可转换债券赎回提示期
        2.赎回条件满足日距赎回公告发布日的天数
        3.公司的规模
        4.股本稀释度
        5.公司的盈利能力
        6.财务杠杆
    (二)短期股价效应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三)短期股价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四)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1.相关性分析
        2.回归分析
        3.模型的残差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启示
    (三)创新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以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
2 可转债融资的相关理论
    2.1 可转债融资风险概念界定
    2.2 可转债融资风险基本内容
        2.2.1 发行企业自身风险
        2.2.2 发行可转债风险
        2.2.3 宏观风险
3 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案例介绍
    3.1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3.1.1 公司概况
        3.1.2 公司股权结构
    3.2 辉丰股份进行可转债融资的动因
        3.2.1 出于项目融资需求
        3.2.2 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3.2.3 内部融资资金不足
        3.2.4 降低外部融资成本
    3.3 辉丰转债发行条款
    3.4 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事件梳理
4 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案例分析
    4.1 辉丰转债融资的多重风险
        4.1.1 宏观风险
        4.1.2 发行时机风险
        4.1.3 利率设计风险
        4.1.4 下修条款保护下触发回售的风险
        4.1.5 发行企业自身风险
        4.1.6 小结
    4.2 辉丰转债失败的难以避免性
        4.2.1 企业整体意识薄弱
        4.2.2 错误的发行时机
        4.2.3 可转债条款设计存在缺陷
        4.2.4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4.2.5 缺少公司风险防御机制
    4.3 辉丰转债融资失败的影响
        4.3.1 对公司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影响
        4.3.2 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4.3.3 小结
5 启示
    5.1 关注并妥善应对外部环境
    5.2 选择合适的发行时间
    5.3 合理设计条款平衡三方利益
    5.4 完善风险防御机制
    5.5 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4)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效果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2.可转换债券的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可转换债券的定义和特征
        2.1.2 可转换债券的优势
        2.1.3 主要融资方式间的比较
    2.2 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策略
        2.2.1 发行风险的管理策略
        2.2.2 经营风险的管理策略
        2.2.3 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2.3 可转换债券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2.3.1 发行风险管理的效果
        2.3.2 经营风险管理的效果
        2.3.3 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2.4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资本结构理论
        2.4.3 优序融资理论
        2.4.4 信号传递理论
3.蓝思科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背景介绍
    3.1 蓝思科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背景
        3.1.1 电子制造行业概况
        3.1.2 蓝思科技简介
        3.1.3 思蓝科技经营状况
    3.2 蓝思转债融资事件回顾
        3.2.1 蓝思科技募资项目简介
        3.2.2 蓝思转债发行过程
        3.2.3 强制赎回摘牌下市
    3.3 蓝思转债存在的风险
        3.3.1 发行风险
        3.3.2 经营风险
        3.3.3 财务风险
4.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
    4.1 发行风险的管理策略
        4.1.1 控股股东增持可转债
        4.1.2 首次成功下修转股价
        4.1.3 借助5G热潮提升业绩
    4.2 经营风险的管理策略
        4.2.1 实施新项目发展战略
        4.2.2 提高产能,保证增收
        4.2.3 技术、产品实现新布局
    4.3 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4.3.1 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规模
        4.3.2 再次下修转股价提升转股率
        4.3.3 加强财务预算和绩效考核
5.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1 发行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1.1 化解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5.1.2 蓝思科技的股价回升
        5.1.3 正股股价上涨以成功转股
    5.2 经营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2.1 在行业发展向下趋势中逆流而上
        5.2.2 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5.2.3 推动了募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5.3 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5.3.1 改善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5.3.2 转股率提升因而降低了财务成本
        5.3.3 压缩了费用,促进了盈利
6.基于蓝思转债的案例的总结和启示
    6.1 蓝思科技可转债实施的总结
        6.1.1 控股股东不诚信引发蓝思转债发行的一波三折
        6.1.2 经营绩效和正股股价影响蓝思转债的转股效率
        6.1.3 积极应对发行可转债中的问题,最终转股成功
    6.2 蓝思科技可转债实施的启示
        6.2.1 根据政策和市场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
        6.2.2 必须防范可转债融资时不当行为引发的诚信危机
        6.2.3 进行战略发展规划和财务预算可以降低融资风险
7.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宝信软件可转换债券发行的融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有关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的研究概况
        1.2.2 有关可转换债券融资效应的研究概况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可转换债券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方式
        2.1.2 可转换债券
        2.1.3 融资效应
    2.2 融资效应评价方法
        2.2.1 内部报酬率法(IRR)
        2.2.2 经济增加值(EVA)
        2.2.3 累计超额收益率测算(CAR)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资本结构理论
        2.3.2 后门权益融资理论
第三章 宝信转债案例介绍与融资动因分析
    3.1 宝信软件基本情况
        3.1.1 宝信软件公司介绍
        3.1.2 宝信软件经营情况
    3.2 宝信转债融资过程介绍
        3.2.1 宝信软件可转债融资方案介绍
        3.2.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3.2.3 宝信转债转股及退市过程
    3.3 宝信软件可转债融资动因分析
        3.3.1 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3.3.2 满足公司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3.3.3 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第四章 宝信转债发行的融资效应分析
    4.1 宝信转债融资成本测算
        4.1.1 宝信转债不同情况转股融资成本测算
        4.1.2 宝信转债实际融资成本测算
        4.1.3 宝信转债融资成本综合分析
    4.2 宝信转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4.3 宝信转债对股东权益的影响分析
        4.3.1 可转债融资的稀释效应分析
        4.3.2 可转债融资对股权结构的影响分析
    4.4 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经营绩效分析
        4.4.1 经济增加值概述
        4.4.2 经济增加值计算过程
        4.4.3 经济增加值综合分析
    4.5 宝信软件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分析
        4.5.1 宝信转债公告日前后股价变动情况分析
        4.5.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合理制定的发行条款有效控制了融资成本
        5.1.2 通过可转债可以动态调整公司资本结构
        5.1.3 优先配售条款的合理运用保护了股东控股地位
        5.1.4 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
        5.1.5 宝信转债市场反应良好
    5.2 研究启示
        5.2.1 科学制定发行条款以应对股价波动风险
        5.2.2 合理利用优先配售条款以维护股东权益
        5.2.3 秉持成本效益匹配原则合理运用募集资金
        5.2.4 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发行可转债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
        1.2.2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可转换债券基本概念
        2.1.1 可转换债券的含义及特点
        2.1.2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2.1.3 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势
    2.2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受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微观环境分析
    2.3 可转换债券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存在差异
        2.3.1 发行阶段
        2.3.2 存续阶段
        2.3.3 到期阶段
    2.4 可转换债券违约的主要风险形式较复杂多样
        2.4.1 条款设计风险
        2.4.2 发行时机选择风险
        2.4.3 内部控制风险
        2.4.4 财务风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介绍
    3.1 汇源果汁概况
    3.2 汇源果汁发展历程
    3.3 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3.3.1 可转换债券发行情况
        3.3.2 可转换债券违约经过
        3.3.3 可转换债券违约事件后续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原因分析
    4.1 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存在缺陷
        4.1.1 存续期条款
        4.1.2 赎回条款
        4.1.3 转股条款
    4.2 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选择不当
    4.3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4.3.1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机制失灵具体表现
        4.3.2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失灵成因
        4.3.3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失灵后果
    4.4 汇源果汁发债前财务状况不佳
        4.4.1 盈利能力分析
        4.4.2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4.3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4.4 营运能力分析
        4.4.5 现金流分析
        4.4.6 汇源果汁财务状况综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本案例的结论与启示
    5.1 本案例的结论
        5.1.1 汇源果汁未能设计恰当的可转换债券条款
        5.1.2 汇源果汁未能选择恰当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
        5.1.3 汇源果汁内部控制失灵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5.1.4 汇源果汁未能正确评估自身财务状况
    5.2 本案例的启示
        5.2.1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前需要设计合理的条款
        5.2.2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5.2.3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5.2.4 企业需要保证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与风险管控研究 ——以B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可转换债券的文献综述
        1.2.2 国内关于可转换债券的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框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可转换债券基本概述
        2.1.1 概念及性质
        2.1.2 可转换债券基本要素
    2.2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基本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资本结构理论
    2.3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基本理论
        2.3.1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定义
        2.3.2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内容
第3章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案例概述及动因分析
    3.1 案例介绍
        3.1.1 行业背景
        3.1.2 公司简介
        3.1.3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前的财务状况
        3.1.4 BY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情况
    3.2 BY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后运行情况
        3.2.1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使用情况
        3.2.2 BY公司可转换债券转股价调整情况
        3.2.3 BY公司可转换债券赎回事件
    3.3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动因分析
        3.3.1 降低融资成本
        3.3.2 缓解多层级代理问题
        3.3.3 动态调节中优化资本结构
        3.3.4 扩大建设规模以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第4章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风险分析
    4.1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经营风险
        4.1.1 经营环境复杂多变
        4.1.2 对单一大客户过度依赖
        4.1.3 市场竞争加剧
    4.2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财务风险
        4.2.1 偿债能力下降风险
        4.2.2 利润下降风险
        4.2.3 摊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风险
    4.3 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机选择不当风险
    4.4 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风险
        4.4.1 转股价向下修正风险
        4.4.2 回售风险
        4.4.3 赎回风险
第5章 BY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风险管控
    5.1 经营风险管控
        5.1.1 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5.1.2 扩大客户群体,提高市场占有率
    5.2 财务风险管控
        5.2.1 提高偿债能力
        5.2.2 稳定公司业绩
        5.2.3 合理使用筹集资金
    5.3 选择恰当的发行时机
    5.4 条款设计风险管控
        5.4.1 确定合理的转换期
        5.4.2 合理安排转股频率
        5.4.3 制定合适的转股价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8)可交换债券发行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中珠医疗可交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可交换债券发行动因的研究
        1.2.2 可交换债券发行条款的研究
        1.2.3 可交换债券发行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可交换债券的理论基础
        2.1.1 隧道效应理论
        2.1.2 融资优序理论
    2.2 可交换债券概念界定
        2.2.1 可交换债券的定义
        2.2.2 可交换债券的特征
        2.2.3 可交换债券的用途
    2.3 可交换债券发行动机判断方法
        2.3.1 发行人及上市公司角度
        2.3.2 债券发行方案角度
        2.3.3 资本运作方式角度
第3章 中珠医疗可交债案例
    3.1 关联方公司概况
        3.1.1 发行人
        3.1.2 标的公司
    3.2 一体集团发行可交债的实施过程
        3.2.1 发行前期资本运作概览
        3.2.2 可交换债券发行规模
        3.2.3 可交换债券发行条款
    3.3 中珠集团发行可交债的实施过程
        3.3.1 发行前资本运作概览
        3.3.2 可交换债券发行规模
        3.3.3 可交换债券发行条款
第4章 中珠医疗可交债发行动因分析
    4.1 一体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动因分析
        4.1.1 发行时机分析
        4.1.2 债券条款分析
        4.1.3 债券成本分析
    4.2 中珠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动因分析
        4.2.1 发行时机分析
        4.2.2 债券条款分析
        4.2.3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珠医疗可交债发行效果分析
    5.1 中珠医疗可交债财务效果分析
        5.1.1 对融资能力的影响
        5.1.2 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5.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分析
        5.2.1 确定事件期
        5.2.2 建立回归模型
        5.2.3 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
        5.2.4 市场反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合理使用可交换债券功能
        6.1.2 灵活设计可交换债券条款
        6.1.3 选择恰当的发行时机
    6.2 启示
        6.2.1 优化债券发行条款
        6.2.2 加强市场监管机制
        6.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2.4 创新债券发行形式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 ——基于监管差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 本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理论研究
    2.2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实证研究
    2.3 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
第三章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概述
    3.1 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概述
    3.2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监管要求
第四章 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选取
    4.2 描述性统计
    4.3 研究方法
    4.4 实证结果
第五章 可转债公告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金融公司与非金融公司
        5.1.2 创业板公司与主板公司
    5.2 解释变量
    5.3 描述性统计
        5.3.1 金融公司与非金融公司的差别
        5.3.2 创业板与主板公司公告效应的差别
    5.4 多元回归分析
        5.4.1 金融公司与非金融公司的差别
        5.4.2 创业板与主板公司公告效应的差别
        5.4.3 不同行业可转债宣告效应的差异
    5.5 稳健性检验
        5.5.1 金融公司与非金融公司的稳健性检验
        5.5.2 创业板公司与主板公司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因及其影响分析 ——以三一重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5.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5.3 文献述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可转换债券
        2.1.2 利益相关者
        2.1.3 发行可转债融资的利弊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本结构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公司治理理论
第3章 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现状及案例概况
    3.1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3.1.1 初步探索阶段(2005年前)
        3.1.2 缓慢发展阶段(2005年-2016年)
        3.1.3 迅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3.2 案例公司概况
    3.3 三一转债发行情况
        3.3.1 三一转债发行的基本信息
        3.3.2 三一转债的发行过程
        3.3.3 筹集资金使用情况
        3.3.4 转股情况
第4章 三一重工可转债融资分析
    4.1 三一重工融资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分析
        4.1.2 行业竞争分析
    4.2 三一重工融资动因分析
        4.2.1 融资需求分析
        4.2.2 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4.3 三一转债的市场反应分析
        4.3.1 三一转债公告日前后股价变动情况分析
        4.3.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分析
    4.4 三一重工可转债融资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4.4.1 对融资者的影响
        4.4.2 对投资者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三一重工选择可转债融资方式是较为适当的
        5.1.2 三一转债发行公告的市场反应良好
    5.2 研究建议
        5.2.1 针对融资者的建议
        5.2.2 针对投资者的建议
        5.2.3 针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银行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D]. 李珂.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股价效应研究[D]. 赵杭.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可转债融资风险研究 ——以辉丰股份可转债融资为例[D]. 郑映涵.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蓝思转债风险管理策略及效果研究[D]. 张聪媛.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宝信软件可转换债券发行的融资效应研究[D]. 陈彤.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6]汇源果汁可转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D]. 崔巍. 湘潭大学, 2020(02)
  • [7]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与风险管控研究 ——以BY公司为例[D]. 苗永强.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8]可交换债券发行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中珠医疗可交债为例[D]. 万嗣文. 华侨大学, 2020(01)
  • [9]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 ——基于监管差异视角[D]. 梁勇. 南京大学, 2020(02)
  • [10]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因及其影响分析 ——以三一重工为例[D]. 丁婧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