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的思考

一、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吕鑫[1](2021)在《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吕强[2](2021)在《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优化研究 ——以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家有责任通过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来力促教育公平,学生资助政策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大众化拉开了帷幕,高校并轨、学生扩招,民办高校学生也在不断增多,这就意味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生资助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民办高校作为与公办高校补充的新办学机制,其显着特点是按市场机制运行、办学经费自筹、收费较高,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问题格外突出,加之上海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民办高校众多,生活成本高,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对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化与改进是必需且迫切的,优化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促进我国实现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资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对于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进入了深入、系统阶段,但关于民办高校及某一地区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研究却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具有代表性的民办高校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入手,从工作机构与人员构成、资助经费来源、资助内容种类、资助工作实施及资助监督与后续保障等五个方面出发,分类阐述了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同时对15位访谈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借鉴扎根理论并利用Nvivo11软件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在资助资金、资助实施、资助形式及后续引导保障等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在Nvivio11分析编码的基础上,探寻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发现导致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涉及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因素。最后,针对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别从政府、社会、学校层面提出优化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即强化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上海民办高校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社会力量的舆论引导,改变传统观念;加大社会对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事业的扶持力度;上海市民办高校应重视自身优化;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规范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强化育人理念;适当改革奖学金评比制度,促进共同发展;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内生动力。旨在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资助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微薄之力。

姜祎[3](2021)在《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大学生资助的发展日趋完善,少数民族贫困生助学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本文以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分摊及补偿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民族发展理论为支撑,结合文献研究和对内蒙古地区多所高校实地调研,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内蒙古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发现“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工作在助学方式、助学审查、助学贷款回收以及助学结果反馈四方面仍需改进。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优化“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政策与渠道、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方式、健全助学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探索“三少”民族贫困学生助学、育人新思路,实现内蒙古地区高校民族教育的重要意义,致力于培养民族特色人才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刘婷[4](2020)在《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连续出台了各种资助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逐渐建立起政府投入、高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协同合作机制,基本上实现了不让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广州公办高职院校执行学生资助政策过程中存在认定偏差、方法偏差、力度偏差、效果偏差。这些问题是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共同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个案,所以,研究广州公办高职院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将给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设计针对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情况的调查问卷,深入实地调研、搜集资料,并分别对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公办高职院校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以及贫困生代表进行访谈,全面分析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存在的偏差,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如何纠正偏差的手段和方法。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核心概念和支撑理论,对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政策执行偏差、公共政策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论述教育公平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支撑理论。第三章是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的现状分析。在全面分析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以广州公办高职院校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作为调查样本,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资助政策执行情况、满意程度、满意度与个人信息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线性回归情况,结合访谈结果,得知目前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认定偏差、方法偏差、力度偏差、效果偏差。第四章是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剖析出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主体责任不清晰,具体表现为政府履职不到位、高校履职不到位、学生义务不清晰;二是资助资源统筹不力,具体表现为国家资助资源分配不合理、高校资助资源统筹不力;三是执行监督力度不足,具体表现为法律监督存在空白、主管部门监督不力、社会监督缺位。第五章是纠正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建议。针对调查反映的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以及造成偏差的原因,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带来的启示,提出完善认定标准、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法治保障、落实资助育人的对策。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

张琳[5](2020)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深刻体现。因此,开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资助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是指国家建立的包含奖贷助勤补免等多种制度,以帮助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而且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概括为物质关怀与精神激励功能、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功能、制度认同与情感激发功能以及心理疏导与人格塑造功能。毋庸置疑,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通过实证调查,也看到了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上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与心理关怀融合不足;程序正义为重,对过程育人渗透不佳;资助形式泛化,与学生需求匹配不精;外界帮扶为重,对内生动力激发欠缺。存在困境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即资助观念层面的片面物质化、资助运行层面的简单程式化、信息管理层面的建设滞后化、资助对象层面的过分被动化。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应树立“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理念,拓展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实现精准资助到精准育人的转向,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杨广锐[6](2020)在《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推进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发达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和实践经验相比,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借款学生违约现象和风险管理始终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这个基础理论出发,以S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践情况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情况进行局部考察和研究。根据S大学2010-201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数据,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情况,识别并归纳出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风险分析环节,从政府、高校、银行、学生四个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担,探索风险问题的成因,并对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贷款方式操作流程中风险产生机理的异同点。最后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政府方面,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的资助效果,在教育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担上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银行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借款学生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贷款偿还机制,降低违约风险。高校方面,加强贷款工作的资源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加强贷款毕业生就业指导,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和贷款偿还能力,化解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学生方面,应提高个人金融知识水平,增强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锻炼自身综合实力,提高个人偿还能力,从主观因素方面降低违约风险。

聂兴[7](2020)在《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文中指出“精准扶贫”这一思想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时在湘西调研时提出的,这一思想的首次提出表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步入了新篇章。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方针的实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资助高校贫困生也是其中一项工作,并被逐渐引进到“精准资助”的工作方法之中。针对高校贫困生开展精准资助的相关研究,以此找出当前的高效资助政策在资助制度、管理和监督以及对贫困生的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对策,对高效精准资助方面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有相当明显的现实层面上的意义。基于社会层面,在贫困生问题上有着普遍的关注度,结合我国各个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用到的方式方法,为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既可以使得贫困生得到有效的资助,又可以及时遏止一些存在于高校资助中的不良风气。本文的样本选取了南昌的四所高校,采取了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并参考借鉴了有关贫困生认定和管理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这四所大学中出现的贫困生资助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本文分为五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其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所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情况的动态。第二部分,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相关概念包括贫困概念、贫困生概念以及精准资助概念等,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公平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高等教育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等。为本文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为根据问卷分析找出存在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问题,分别是“搭便车”、指标分配不均、贫困生认定存在不公平以及对于资助的监督较弱等,总结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缺乏有效的贫困生资助监督、缺乏有效的贫困生信息管理以及贫困生失信惩戒措施不到位。第四部分,通过梳理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为我国的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的设定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国外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对我国的启示有:对政府财政上的投入不应过分依赖;助学工作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参与;将贷款回收的机制不断完善;对广大学生群体就综合素质、心理教育方面的培养引起重视。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实行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提出了具体措施。第一,在精准识别方面,尽可能地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并逐步建立起具备“三位一体”特征的贫困生数据库;第二,在资助措施的实施方面,资助体系的建立应将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结合在一起,设立紧急救助机制,完善指标分配机制和班级评审机制、优化资助结构,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生信用系统;第三,在资助机制的监督方面,将重点放在公示--投诉机制的完善以及贫困生动态观测机制和事后监督机制的建立方面。综上所述,该研究可以为研究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政策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和理论借鉴,为我国高校更好地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赵静怡[8](2020)在《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研究 ——以四川A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精准资助是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发展方向,实现精准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助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不让学生因为贫穷而失学,让贫困生圆梦大学,让贫困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举足轻重。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学费高、贫困学生基数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国家资助政策助学育人,实现“精准资助”成为民办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目标和研究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应用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理论,结合作者长期在民办高职院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四川省民办高职院A学院为例,展开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本文在广泛深入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然后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A学院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形式、基本特征、工作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出A学院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定机制不完善、组织建设缺乏保障、高校自身助学力度薄弱、助学贷款工作不够深入、诚信励志育人效果欠佳、忽略贫困生发展性需求、未建立内外监管评价体系等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剖析了影响资助精准化的因素是:贫困生认定机制缺乏精准性、贫困生资助政策精准化不足、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监督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力度不足。由于这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大大影响了贫困生资助,尤其是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针对影响资助精准化的因素,本文进一步厘清在资助中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大学生各自的权责,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首先是要精准定位,识贫精准化,即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数据平台;统一认定的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精准识贫;其次是精准认定,制度精细化,即拓展资助途径、完善勤工助学制度、建立弹性助学贷款制度、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同步;再次是要精准施策,管理精益化;最后,要精准监督和考核,有效保障资助成效。

蒋雪[9](2021)在《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作为教育扶贫政策重要方面之一,其执行效果对衡量当前精准扶贫成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施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毋庸置疑,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导致出现政策执行偏差。为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进而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识别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并提出矫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为基础,使用“模糊-冲突”模型和场域理论构建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情况进行研究,识别政策执行偏差表现。主要表现为:第一,目标群体靶向不精准。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够差异化、认定程序不够合理化、目标群体对政策认知程度不够理想;第二,政策执行权调配偏差。央地目标不相协调、执行主体设计不够合理;第三,支持性配套政策环境偏差。诚信教育效果不佳、全国性征信系统缺乏。基于这些表现出来的偏差,以场域、资本及惯习为分析单位,阐释了政策执行偏差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政策执行权力主体力量不均衡;第二,政策执行场域内的资本结构不适配;第三,政策执行场域内的惯习异化。最后,针对上述我国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及原因,提出矫治对策,具体包括:第一,政府和社会方面需加强各方联动与立法建设;第二,银行方面需探索政策性银行组建与征信还款制度;第三,高校方面需健全资助及资助育人体系。

张东辉[10](2020)在《三种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了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进行研究,不仅符合国际教育财政的发展趋势,更是促进教育扶贫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就银行而言,不同助学贷款模式的违约率为多少?其直接关乎银行的切身利益。其二,就高校和县资助中心而言,作为助学贷款管理者,不同助学贷款模式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障贷款回收?其三,就政府和学生而言,助学贷款是否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需求?亦即,现行高校助学贷款模式的覆盖率和瞄准度为多少?本研究主要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进行。具体而言,采用助学贷款管理数据以及多套调研数据,笔者测量了不同助学贷款模式的违约率、管理成本、覆盖率、瞄准度。基于田野调查,本文分析了不同助学贷款模式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在违约率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违约率最低、河南模式其次、部委高校模式违约率最高;违约率的高低和管理成本紧密相连。在管理成本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的管理成本高于部委高校模式、河南模式,尤其是在贷款发放量小的地区。原因在于,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压力下,国开行生源地模式管理成本由银行下沉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县资助中心承担了大量的显性和隐形成本;在覆盖率和瞄准度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中个别省份覆盖率偏低可能存在惜贷,部委高校模式、河南模式中民办和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现有的助学贷款模式均与精准资助的政策目标有一定距离。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其一,国家助学贷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商业银行参与进来,打破国家开发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二,将国开行生源地模式助学贷款的管理权重新回归高校。当然,应做好相关配套措施,避免助学贷款违约率的再次反弹。

二、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优化研究 ——以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办高校
        (二)高校贫困生
        (三)学生资助工作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情况
        (二)国内高校学生资助的研究情况
        (三)文献评析
    五、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资料的收集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四)分析编码的过程
        (五)信度与效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运行现状
    一、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基本情况
    二、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概况
        (一)工作机构与人员构成
        (二)资助经费来源
        (三)资助内容种类
        (四)资助工作实施
        (五)资助监督与后续保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资金层面
        (二)资助实施层面
        (三)资助形式层面
        (四)后续引导保障层面
    二、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学校层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化措施
    一、政府层面
        (一)强化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法律法规建设
        (二)加大对上海民办高校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二、社会层面
        (一)加强对社会力量的舆论引导,改变传统观念
        (二)加大社会对上海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事业的扶持力度
    三、学校层面
        (一)上海市民办高校应重视自身优化
        (二)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三)规范与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
        (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强化育人理念
        (五)适当改革奖学金评比制度,促进共同发展
        (六)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内生动力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综合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概念界定
        一、“三少”民族
        二、贫困生
        三、贫困生助学
    第二节 我国贫困生助学历程和种类
        一、我国贫困生助学发展历程
        二、我国贫困生助学种类
    第三节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理论基础
        一、教育成本分摊理论
        二、教育公平理论
        三、人力资本理论
        四、民族发展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问题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学校的选择
        二、研究学生的选择
        三、调查流程
    第二节 样本基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二、性别、学历、家庭及资助情况
        三、关于“三少”民族地区经济认知情况
        四、关于助学政策认知与态度情况
        五、关于助学发展方向的情况
    第三节 “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现状
        一、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贫困生的助学政策
        二、内蒙古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的助学成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存在问题
        一、助学形式与运行模式单一
        二、助学审查过程精准性欠缺
        三、助学贷款回收进度缓慢
        四、助学后续跟踪工作动力不足
    第二节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资助渠道与方式不够灵活
        二、助学管理师资力量不足
        三、助学贷款偿还制度不健全
        四、助学管理缺少监督机制和结果反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优化对策
    第一节 优化“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政策与渠道
        一、完善助学相关法规与细化助学政策
        二、探索“三少”民族贫困生个性化助学新思路
        三、加大社会资金的助学参与度
    第二节 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机制
        一、增加生源地信用贷款还款方式
        二、延长生源地贷款还款年限
        三、健全学生个人诚信评价系统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绩效评价体系
        一、精准筛选助学对象
        二、结合多方力量全方位监督助学工作
        三、加强助学绩效评估与反馈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3 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主要支撑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广州公办高职院校
        2.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1.3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2.1.4 政策执行偏差
        2.1.5 公共政策
    2.2 主要支撑理论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3 人力资源成本理论
        2.2.4 社会救助理论:发展型救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目标与要求分析
        3.1.1 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
        3.1.2 学生资助政策的要求
    3.2 调查研究分析
        3.2.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选择
        3.2.2 问卷设计及信效度检验
        3.2.3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3.2.4 资助政策执行情况分析
        3.2.5 满意度情况分析
        3.2.6 满意度与个人信息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线性回归分析
        3.2.7 满意度与执行情况方差分析
    3.3 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的深度访谈
        3.3.1 访谈提纲
        3.3.2 访谈结果分析
    3.4 执行偏差分析
        3.4.1 认定偏差
        3.4.2 方法偏差
        3.4.3 力度偏差
        3.4.4 效果偏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
    4.1 主体责任不清晰
        4.1.1 政府履职不到位
        4.1.2 高校履职不到位
        4.1.3 学生义务不清晰
    4.2 资助资源统筹不力
        4.2.1 国家资源分配不合理
        4.2.2 高校资源统筹不科学
    4.3 执行监督力度不足
        4.3.1 法律监督存在空白
        4.3.2 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4.3.3 社会监督缺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纠正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认定标准
        5.1.1 坚持困难认定标准科学
        5.1.2 保证困难认定程序公平
    5.2 健全管理体系
        5.2.1 建立动态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5.2.2 完善学生资助监测机制
        5.2.3 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
    5.3 加强法治保障
        5.3.1 完善资助制度立法
        5.3.2 推进行政程序制度化
        5.3.3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5.4 落实资助育人
        5.4.1 优化勤工助学模式
        5.4.2 创新创业就业模式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2.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其历史考察
    2.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2.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
    3.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界定
    3.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析
    3.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质
4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困境及原因
    4.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状调查
    4.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困境
    4.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存在困境的原因
5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路径
    5.1 树立“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理念
    5.2 拓展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5.3 创新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
    5.4 实现精准资助到精准育人的模式转向
    5.5 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理论基础与实践
    2.1 国家助学贷款定义及分类
    2.2 国家助学贷款行为主体
    2.3 国家助学贷款基础理论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教育公平理论
        2.3.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3.4 风险管理理论
    2.4 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发展历程
        2.4.1 试点探索阶段(1999年6月-2000年8月)
        2.4.2 全面推广阶段(2000年8月-2004年6月)
        2.4.3 突破发展阶段(2004年6月-2015年7月)
        2.4.4 成熟完善阶段(2015年7月至今)
第三章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考察
    3.1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3.1.1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3.1.2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情况
    3.2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典型案例
        3.2.1 一朝疏忽终后悔-重视程度不够
        3.2.2 恶意拖欠,自酿苦果-契约精神匮乏
        3.2.3 就业难引发的失信—偿还能力不足
    3.3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表现
        3.3.1 信用风险
        3.3.2 管理风险
        3.3.3 社会风险
        3.3.4 政策风险
第四章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析
    4.1 基于事故树法的风险成因分析
        4.1.1 学生视角风险成因
        4.1.2 高校视角风险成因
        4.1.3 银行视角风险成因
        4.1.4 政府视角风险成因
    4.2 基于流程图法的风险产生机理分析
        4.2.1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操作流程风险分析
        4.2.2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操作流程风险分析
        4.2.3 两种贷款方式的对比分析
    4.3 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1.1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5.1.2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5.1.3 提高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的资助效果
    5.2 以银行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2.1 建立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体系
        5.2.2 提高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5.2.3 完善贷款偿还机制
    5.3 以高校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3.1 加强贷款工作的资源投入
        5.3.2 加强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
        5.3.3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5.4 以学生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4.1 提高个人金融知识水平
        5.4.2 提高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5.4.3 提高个人偿还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2.1 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高校贫困生
        2.1.3 精准资助
    2.2 理论依据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南昌市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研时间和对象
        3.1.2 调研方法
    3.2 调查数据及统计结果
    3.3 南昌市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出现的问题
        3.3.1 贫困生存在“搭便车”现象
        3.3.2 贫困指标分配以及认定欠缺公平
        3.3.3 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3.3.4 资助过程的监督功能弱化
    3.4 南昌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成因分析
        3.4.1 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3.4.2 资助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3.4.3 贫困生信息缺乏有效管理
        3.4.4 贫困生失信惩戒措施不到位
第4章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介绍
        4.1.1 美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
        4.1.2 英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
        4.1.3 日本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模式
    4.2 国外经验对本研究的启示
        4.2.1 不应依赖政府财政投入
        4.2.2 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助学
        4.2.3 合理分配资助资金
        4.2.4 健全贷款回收机制
        4.2.5 注重学生心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第5章 优化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政策的建议
    5.1 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5.1.1 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
        5.1.2 建立“三位一体”的贫困生数据库
    5.2 精准实施资助措施
        5.2.1 加强国家、社会与学校相结合的有偿资助体系
        5.2.2 完善资助指标分配机制
        5.2.3 优化资助结构设置
        5.2.4 建立贫困生紧急救助机制
        5.2.5 完善班级评审机制
        5.2.6 加强正确思想引导教育
        5.2.7 建立贫困生信用系统
    5.3 加强精准资助监督措施
        5.3.1 完善公示一投诉机制
        5.3.2 建立贫困生动态观测机制
        5.3.3 健全贫困生事后监管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研究 ——以四川A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资助政策和模式的变化
        1.1.2 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1.3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性质和生源特点对资助精准化的影响
        1.1.4 民办高职院校资助精准化面临其他困难和局限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既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民办高职院校
        2.1.2 贫困生
        2.1.3 资助精准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公平理论
        2.2.2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3 财政资助
        2.2.4 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
第3章 A学院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存在的问题
    3.1 A学院贫困生资助概况
        3.1.1 民办高职A学院概况
        3.1.2 A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
    3.2 A学院贫困生资助现状
        3.2.1 调查样本介绍
        3.2.2 调研内容
    3.3 A学院贫困生资助精准化存在的问题
        3.3.1 认定机制不完善
        3.3.2 组织建设缺乏保障
        3.3.3 高校自身助学力度薄弱
        3.3.4 助学贷款工作不够深入
        3.3.5 诚信励志育人效果欠佳
        3.3.6 忽略贫困生发展性需求
        3.3.7 未建立内外监管评价体系
第4章 影响A学院资助精准化的原因分析
    4.1 贫困生认定机制缺乏精准性
        4.1.1 认定主体责任不明确
        4.1.2 贫困认定名额分配方式不合理
        4.1.3 贫困认定存在隐形漏洞,难以精准识贫
    4.2 贫困生资助政策精准化不足
        4.2.1 资助金来源单一,高校自身助学不足
        4.2.2 助学金分配方式不科学
        4.2.3 助学贷款制度尚不完善
        4.2.4 勤工助学有待充实并优化
        4.2.5 贫困生资助与育人工作脱节
    4.3 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不规范
        4.3.1 流于形式,深入不足
        4.3.2 配置不足,缺乏保障
    4.4 政府监督和考核体系不健全,力度不足
        4.4.1 横向分量轻,考核方式简单
        4.4.2 纵向主导不足,缺乏制度保障
第5章 对民办高职院校资助精准化的建议
    5.1 精准定位,识贫精准化
        5.1.1 政府主导,搭建大数据平台
        5.1.2 统一标准,定性与定量结合
    5.2 精准认定,制度精细化
        5.2.1 构建国家与社会协同资助机制
        5.2.2 建立弹性贷款助学制度
        5.2.3 增加勤工助学力度和宽度
        5.2.4 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同步
    5.3 精准施策,管理精益化
        5.3.1 立足目标,强化精准资助理念
        5.3.2 系统规划,构建精准资助体系
        5.3.3 持续改进,完善精准资助全过程
    5.4 精准监督和考核,资助有效化
        5.4.1 精准监督,资助动态化
        5.4.2 精准考核,资助有效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6.2.1 研究不足
        6.2.2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A学院资助管理问卷调查

(9)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高校贫困生
        1.3.2 国家助学贷款
        1.3.3 政策执行偏差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展研究
        1.4.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研究
        1.4.3 政策执行偏差研究
        1.4.4 文献述评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2.1 理论依据
        2.1.1 政策执行过程理论
        2.1.2 “模糊-冲突”模型
        2.1.3 场域理论
    2.2 分析框架
        2.2.1 权力场域内央地力量失衡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2.2.2 资本缺失或失衡导致政策高模糊性
        2.2.3 惯习异化导致政策高冲突性
3 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表现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工具
        3.1.2 数据的选择
        3.1.3 数据的收集
        3.1.4 数据分析步骤
    3.2 目标群体靶向不精准
        3.2.1 认定不精准问题
        3.2.2 政策认知度问题
    3.3 政策执行权调配偏差
        3.3.1 央地目标不相协调
        3.3.2 执行主体设计偏差
    3.4 支持性配套政策环境偏差
        3.4.1 诚信环境有偏差
        3.4.2 征信制度环境有偏差
4 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4.1 政策执行权力主体力量不均衡
        4.1.1 央地执行权力不均衡
        4.1.2 央地执行能力不匹配
    4.2 政策执行场域内的资本结构不适配
        4.2.1 资本缺失带来政策目标的高模糊性
        4.2.2 资本失衡带来政策工具的高模糊性
    4.3 政策执行场域内的惯习异化
        4.3.1 央地目标异质性冲突
        4.3.2 央群目标异质性冲突
5 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治
    5.1 政府和社会方面:加强各方联动与立法建设
        5.1.1 加强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引导
        5.1.2 建立健全全国性收入申报系统
        5.1.3 加快助学贷款政策立法进程
    5.2 银行方面:探索政策性银行组建与征信还款制度
        5.2.1 组建助学贷款政策性银行
        5.2.2 实施多样灵活的还款方式
        5.2.3 建立健全全国性征信系统
    5.3 高校方面:健全资助及资助育人体系
        5.3.1 健全资助体系
        5.3.2 加强人文关怀和就业帮扶
        5.3.3 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三种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高校扩招
        (二) 助学贷款资金量庞大
    二、高校助学贷款模式形成前期的曲折探索
    三、概念界定
        (一) 校园地模式
        (二) 生源地模式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一) 关于覆盖率的已有研究
        (二) 关于瞄准度的已有研究
        (三) 关于违约的已有研究
        (四) 关于管理成本的已有研究
        (五) 文献述评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计算说明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违约率分析
    二、管理成本分析
    三、覆盖率分析
    四、瞄准度分析
    五、案例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D]. 吕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上海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优化研究 ——以上海Z职业技术大学为例[D]. 吕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内蒙古地区高校“三少”民族贫困生助学问题研究[D]. 姜祎.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广州公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偏差研究[D]. 刘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 张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2)
  • [6]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杨广锐.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南昌市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 ——基于四所高校的调研[D]. 聂兴.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8]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研究 ——以四川A学院为例[D]. 赵静怡.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偏差研究[D]. 蒋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10]三种高校助学贷款模式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D]. 张东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对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